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土壤聚合物固定有毒金属废物的应用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聚合物是一类有别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新型无机聚合物,其具有优异性能。本文从环境因素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并结合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对土壤聚合物应用于固化有毒废物的潜力进行探讨,并展望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毛纺织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生产调试中 ,采用直接投放高效特异微生物菌种并辅之以良性生态食物链为主体的生物絮凝剂 ,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缩短生产调试周期 ,使出水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对四大家鱼产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开展了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试验.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实施以来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文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系统重构方法分析了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要素,提出了宜昌江段涨水过程的生态调度优化条件.结果表明:①2012—2018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1次生态调度试验,生态调度使得宜昌江段持续涨水时间范围为2~9 d,水位日均涨幅范围为0.43~1.83 m,流量日均增幅范围为1 080~5 800 m3/s,起始水温范围为17.5~23.5℃.②沙市江段监测到四大家鱼鱼卵时的水温分布范围为19.2~25.5℃、平均值为22.5℃,流量分布范围为11 000~33 600 m3/s、平均值为16 890 m3/s;水温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流量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③沙市江段四大家鱼鱼卵组成以草鱼和鲢为主,二者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85%,青鱼和鳙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15%.除2016年外,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占监测期间四大家鱼总产卵量的比例较大,变动范围为31.90%~66.58%.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性能普遍好于非生态调度时期,表现为产卵持续时间更长、产卵场范围更广、单次洪峰的产卵规模更大,证实了实施生态调度的有效性.④持续涨水天数、初始水位和产卵时序是影响2012—2018年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的重要生态水文参数.⑤为增加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宜昌江段需满足的水文条件为断面初始流量达14 000 m3/s,持续涨水4 d以上,水位日涨幅平均大于0.5 m,流量日增幅平均大于2 000 m3/s,与前一次洪峰的间隔时间在5 d以上.研究显示,三峡水库连续实施生态调度对近年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种群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未来应将建模和监测手段整合到生态调度试验中以分析长期的生态响应,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流量调节对四大家鱼产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行过鱼设施过鱼效果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鱼设施过鱼效果监测评估可为设计的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调研、区域性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国内外上行过鱼设施监测研究与评价状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了当前监测研究的技术指标、方法及发展状况。欧美国家在1960s至1980s启动了上行过鱼效果的系统监测评价工作。围绕鱼道有效性和过鱼效率两个指标,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相关监测研究。指标与方法因河流纬度、鱼类区系、设施类型以及国家(区域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区域性特征和属地化发展。国内过鱼效果监测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大批过鱼设施建设的完成,过鱼效果将成为关注的重点。国外成果可为国内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但需根据国内外河流鱼类区系,设施运行条件、工作积累等多方面的差异,制定适宜的监测评价目标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在线生物监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理化分析进行比较。综述了目前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探讨在线生物监测系统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好氧条件下,以吲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处理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编号CX-YD-XH.研究了该菌在好氧条件下对吲哚的降解性能及环境因素对吲哚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菌种CX-YD-XH对吲哚具有较高的降解性能,去除效率可达85%.弱碱条件有利于吲哚的降解;20~35℃范围内均可有效降解吲哚,但温度为35℃时降解较快;振荡速度对最终去除效率没有明显影响,但适当振荡速度(60 r/min)可有效提高降解速率;在适当的菌种浓度和底物浓度水平上,吲哚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Cd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BF5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BF5)生长代谢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①低浓度的Cd2 + (0~0.4 mg L-1)和Cu2+(0~10 mg L-1)对四膜虫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Cd2 +(0.8~3.2 mg L-1)和Cu2+(20~200 mg L-1)则产生抑制作用;②Cd2+和Cu2+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4 mg/L和155.5 mg/L;③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④微量热法所得Cd2+和Cu2+单独作用时的IC10分别为0.96 mg/L和19.9 mg/L,高于种类损伤法结果;⑤微量热法所得Cd2+和Cu2+单独作用时的IC10均高于II级饮用水水质标准.而Cd2+和Cu2+间的协同作用使Cd2+的IC10降低为0.31 mg/L,高于水质标准;Cu2+的IC10降低为1.16 mg/L,与水质标准相近.总之,微量热法不仅是一种快速评价污染物毒性效应的新方法,而且可用于相关的环境毒理学理论研究. 图1 表5 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