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A~2/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长期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厌氧段投加乙酸钠、缺氧段投加NO_3~--N,考察反硝化聚磷菌(DPAOs)在不同电子受体浓度(NO_3~--N:10、20、30、40、50 mg·L~(-1))下的脱氮除磷特性以及内碳源转化利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缺氧段电子受体不足导致吸磷受限,微生物由于处于饥饿状态出现糖原(GLY)降解,增加二次释磷的风险;而电子受体过量会抑制DPAOs的生物活性,降低内碳源的转化利用效率和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当NO_3~--N浓度为30~40 mg·L~(-1)时,NO_3~--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92.28%~96.37%和99.39%~100%,聚-β-羟基链烷酸脂(poly-β-hydroxyalkanoate,PHAs)利用率为84.6%~86.2%,达到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且实现了内碳源的高效利用。动力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电子受体浓度下比吸磷速率(PUR)和比反硝化速率(DNR)在4.32~8.18 mg·(g·h)~(-1)、1.81~6.08 mg·(g·h)~(-1)(以VSS计)范围内波动,且NO_3~--N/PO_4~(3-)-P比值可间接反映DPAOs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2.
浅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与实施保障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立足于环境资源公共物品的属性,探讨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角度出发,从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磋商与诉讼程序、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法律与公众监督等方面提出关于改革方案配套制度的八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潘维龙  於建明  成卓韦  蔡文吉 《环境科学》2013,34(12):4675-4683
分别以营养型缓释填料的生物过滤塔(BF)和聚氨酯小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去除二氯甲烷(DCM)模拟废气.结果表明,采用"专属菌+综合菌"挂膜方式,BTF和BF分别在25 d和22 d内完成快速挂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BF填料表面的菌落结构较为疏松、生物膜较薄,BTF填料表面的菌落结构致密、生物膜较厚.在DCM进口浓度100~1 500 mg·m-3、停留时间25~85 s条件下,BTF和BF对DCM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22.61 g·(m3·h)-1和29.05g·(m3·h)-1.滤塔中CO2生产量与DCM降解量呈线性关系,经拟合得出BTF和BF的矿化率分别为70.4%和66.8%,且BTF矿化程度好于BF,表明滤塔内减少的DCM主要是被微生物利用降解.滤塔内DCM的降解动力学行为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BTF和BF单位体积最大降解速率r max分别为22.779 0 g·(m3·h)-1和28.571 4 g·(m3·h)-1,气相饱和常数K s分别为0.141 2 g·m-3和0.148 6 g·m-3.  相似文献   
104.
自动进样及气体分流技术测定气体中非甲烷总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建军  吴鹏  於香湘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4):203-204,F0004
采用自动进样和气体分流技术,双柱双FID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的非甲烷总烃,实现了非甲烷总烃的连续自动分析,同时一次进样即可得到甲烷和总烃的数据。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m3,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1.8%内,非甲烷总烃的加标回收率为96.0%~98.5%。与传统手动进样法相比,本方法具有重复性好、操...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方法,结合大量国内外曾发生的事故,以空分主冷凝爆炸事故为顶事件,采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求解,得到8个最小割集,通过比较结构重要度得出控制系统失效和液氧排放不连续这两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最大,即控制系统失效和液氧排放不连续在故障树结构中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为了防止主冷爆炸的发生,要连续排放一定量的液氧,且控制系统监控的准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已初步形成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基于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尚未构建. 本文从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出发,综述了典型行业场地土壤特征污染物复合情形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产生不同联合效应的机理. 对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评述了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和风险表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构建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提供支撑. 我国冶炼、焦化等重点行业场地通常呈现重金属-重金属复合、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等污染特征,当这类污染物共存时,可通过影响彼此的生物吸收转运、降解转化、生物毒性等,产生协同、加和、拮抗等联合效应. 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指数法、商值法、概率法等,指数法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和生物受体的不同指标构建综合评估指数量化污染物的相对风险,商值法基于污染物暴露量和毒性参考值等量化污染物的绝对风险,概率法通过污染物和毒性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概率函数等获得考虑污染分布和毒性效应变异性的绝对风险,复合污染情形下,可通过浓度加和、效应加和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方法进行综合表征. 本文针对目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构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议从合理构建多维度多要素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类构建本土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参数、基于复合污染毒性效应机理科学构建概率风险表征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生态风险评估规范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目前我国尾矿库自身环境安全隐患较高,环境管理粗放,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频发这一情况,首先从事故发生趋势、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2006—2012年间发生的52起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然后在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尾矿库环境管理面临三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尾矿回收利用率不高、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距离过近、未开展特征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缺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应急预案编制不规范等主要问题;最后从尾矿库规划建设、日常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我国尾矿库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儿童血铅超标中毒事件,给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社会影响恶劣,湖南某县作为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儿童血铅超标风险极大。文章利用美国环境署开发的综合暴露生物动力学模型(IEUBK)来计算湖南某县儿童由血铅引起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率。根据收集到的湖南某县儿童环境铅暴露信息预测儿童群体的血铅水平几何均值,进一步估算儿童群体血铅水平超过某一临界浓度(100μg/L)的概率,经过计算得出该县每1 000名儿童中有11.3名儿童可能得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说明该县环境污染严重,由此给当地儿童血铅超标带来的风险极大,需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9.
文章目标是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评估中国工业行业水污染治理状况。利用SPSS的比较均值以及探索分析工具,以主要污染物去除效率,废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及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行状况为评估指标,分析中国工业行业的水污染治理状况。主要结论如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在不同行业间差异显著;企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转情况较差;民营企业废水治理负担相对较重;企业可能存在虚报污染治理信息情况。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要提高重金属、石油类等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精度;二是要尽快制定关于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规范性文件,加强工业企业的废水治理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胺,对盐类及其用量、顶空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加入5 g NaOH,80℃进行顶空时,苯胺在0.02~0.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0.002 mg/L,样品加标平行测定的RSD<5.0%,回收率>95%。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适用于水体中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