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多模型耦合已经成为国内外模拟LUCC有效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如下步骤阐明宏观耕地撂荒格局和微观主体行为间的互动机理。首先,将微观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纳入其决策,构建有限理性多智能体决策模型(Multi-Agent System,MAS);其次,通过SNNS平台的训练学习以及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土地转换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模拟研究区宏观撂荒格局的有效性;最后,依据多模型耦合机理,耦合MAS模型与LTM模型,形成耕地撂荒模拟模型(Cropland Abandonment Simulation Model,CASM),并基于研究区耕地撂荒的实际数据,探讨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与2013年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对比,CASM模型的PCM(Percent Correct Metric)系数为71%,比单独利用LTM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3%,不仅表明CASM能够较好地模拟分析米脂县耕地撂荒空间格局分布,而且可有效揭示宏观耕地撂荒格局的微观驱动机理;同时,文章指出未来研究中要考虑政策和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不同层次主体决策对撂荒的影响,以此来提高模型对现实耕地撂荒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土壤Cd形态分布的团聚体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对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以及根际、非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d进入土壤后,主要分布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且随粒级减小而增加,富集顺序由大到小为 < 0.01、0.05~0.01、0.25~0.05、 > 2 mm.添加生物质炭后显著降低了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系数(P < 0.05).与对照相比, > 2、0.25~0.05、0.05~0.01、 < 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土壤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0.04~0.16、0.04~0.15、0.07~0.17、0.06~0.21.不同处理下,根际、非根际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Cd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向小粒级团聚体(< 0.01 mm)富集,其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d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及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根际、非根际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各形态中有机结合态Cd,与对照相比,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 < 0.01、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49.5%、62.3%;对于残渣态Cd,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0.25~0.05、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19.8%、20.5%,但各处理下残渣态Cd占比趋于上升,最高占比分别达74.0%、78.2%.表明Cd进入土壤后主要转化成了残渣态,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中,当Cd污染程度(1 mg/kg)较低、生物质炭施用量(10 g/kg)最高时,该效果达显著水平.研究显示,施用高量(10 g/kg)生物质炭能够降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各形态Cd的含量,并且Cd污染程度越低、粒级越小,降低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煤岩裂隙漏风导致的煤自燃火灾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生产,在现有防治煤炭自燃材料的基础上,以聚丙烯酰胺(A)、复合表面活性剂(B)、混合粉体(C)为原材料研制了一种防控高温煤岩裂隙的膏体泡沫。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保水率、发泡倍数、阻化率为指标优选出了最佳的膏体泡沫配方为A4B4C4:A为70 g/L,B为19.5 g/L,C为270 g/L。对膏体泡沫进行了微观形态表征,并从泡孔尺寸大小及分布、液膜颗粒分布、液膜载体吸水等方面对膏体泡沫的保水、吸热和受热稳定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南方某煤矿复采工作面煤自燃发火为例,分析和判定了302工作面火区分布,采用钻孔压注膏体对火区高温煤岩裂隙进行控制,3d后工作面1-5#钻孔、三石门密闭处CO浓度从520 ppm,465ppm,523 ppm,305 ppm,289 ppm,750 ppm下降到22 ppm,18 ppm,23 ppm,14 ppm,14 ppm,36 ppm。  相似文献   
104.
国内外液化和压缩气体的泄漏爆炸事故屡见不鲜,针对其性质和短时间近地面扩散的特点,总结、修正和扩展了瞬时泄漏下的平均半球形扩散模型。对于连续泄漏,利用数学积分理论建立了静风下的半球形扩散模型。接着对有风时的情况进行建模推导,将风速和气体自身扩散速度进行矢量合成,得到了半椭球形扩散和半椭圆锥与1/4椭球体组合扩散下气体的质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先进性。该模型集能较好地反映液化和压缩气体泄漏后不同泄漏情况、时间、近地面区域和风速下的扩散浓度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为事故后果预估和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NaCl解吸剂解吸法研究了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对砷(As~(5+))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的土壤微团聚体(0.25~2 mm、0.053~0.25 mm、0.002~0.053 mm、0.002 mm)对砷(As~(5+))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1)同时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对砷(As~(5+))的吸附量有所减小,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原土、0.25~2 mm、0.053~0.25 mm。砷(As~(5+))的动力学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60 min内反应迅速,在600min达到吸附动态平衡,动力学吸附以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2)等温吸附量随砷(As~(5+))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初始质量浓度0~100 mg/L时反应快速,在砷(As~(5+))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吸附趋于饱和,等温吸附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3)易解吸量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易解吸率顺序与吸附量顺序相反,易解吸率也随着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减少而增加;4)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砷的吸附减少量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减少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去除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明确茶园紫色土Zn容量及潜在污染状况,利用虹吸沉降和离心冻融法进行批量培养,研究区域土壤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等温吸附Zn~(2+)的水平,以及去除有机质和外源添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专性吸附为主的多层吸附随Zn~(2+)质量浓度增至200 mg/L总体接近饱和,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 mm、原土、0.25~2 mm、0.05~0.25 mm,游离Zn~(2+)向较小粒径富集趋势明显,去除有机质弱化了微团聚体的吸附能力;2)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热力学Freundlich方程(R2=0.9722~0.9995)整体拟合水平优于Langmiur方程(R2=0.9505~0.9987),土壤吸附能力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CEC呈正相关;3)两种有机酸均以0.1 mmol/L为阈值,随浓度增加均表现为低浓度增强Zn~(2+)积累、高浓度加快迁移,最大吸附量呈"峰形"变化,有机酸浓度"峰值"在去除有机质后增大到1 mmol/L;在未去除有机质土壤及结构单元中,EDTA对Zn~(2+)的释放能力更优,柠檬酸能更好地吸持,大粒径微团聚体0.25~2 mm及原土随有机酸浓度变化吸附量差异明显;去除有机质使两种有机酸促进及抑制功能削弱明显。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培养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的微藻与污水处理工艺的联合应用具有理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净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可进行微藻培养的污水特点、污水预处理方法及藻体高附加值产物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微藻处理污水并获得的生物质原料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8.
德国水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水平衡管理法》总则规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借鉴先进国家的治水理念和立法经验,有必要考察德国《水平衡管理法》。该法的总则部分给出了德国治水的基本理念与框架,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德国水治理的实质仍然是平衡和协调具有竞争性的多重涉水利益,从生态系统保护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水治理理念。该法的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定义、水的所有权问题以及基本的谨慎义务等内容。其立法目的中明确提出了水治理的可持续性原则,在适用范围中确立了水事的综合统一原则,基本概念中则实现了水事的自然科学概念向社会科学概念的转换,在水的所有权问题领域明确了水的私法与公法治理的界限,基于谨慎义务相关则规定了水体保护,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10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190-197
基于热液矿床(尤其斑岩型矿床)发育大规模裂隙及各类脉体的地质事实,受前人对斑岩矿床裂隙研究的启发,对安徽黄山桃溪地区发育的大规模裂隙带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对裂隙中充填的石英硫化物脉采样测试,发现Au、Ag、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均达工业品位,且As、Sb、Bi等前晕元素高度富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推断桃溪裂隙带下方或附近可能隐伏与岩浆侵入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桃溪地区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0.
目前国内许多生活垃圾填埋场接纳未达到入场技术要求的市政污泥,既要考虑尽量增加库容以满足填埋场使用年限的要求,又要对库区内现有的污泥塘进行处置以确保安全运行.文章以某填埋场污泥塘处置方案为例,探讨了针对污泥塘的加固措施,计算了加固前后垃圾堆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以及堆体边坡稳定系数等主要参数,设置加筋垫层一方面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另一方面减少了竖向和水平向位移和不均匀沉降,是处置污泥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