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合成Co-CeOx多活性中心催化剂,在不同温度进行加速老化处理,测试新鲜和老化后催化剂对丙烷的催化氧化性能,同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加速老化温度低于650℃时,丙烷转化率达50%的温度变化幅度小于10℃;加速老化温度高于750℃时,催化剂氧化丙烷的性能快速下降.表征结果显示,Co-CeOx催化剂主要表现为尖晶石结构,老化后晶粒尺寸显著增大,Co3+的含量减少,氢还原峰温度升高.加速老化处理对Co-CeOx催化剂物理结构的影响进而抑制了其化学特性及催化活性.测试Co-CeOx催化剂对丙酮和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分别在179和244℃达到90%的脱除效率.因此,Co-CeOx多活性中心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且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对棉杆热解渣分别进行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综合活化,并以它们为载体,分别负载锰的氧化物获得催化剂,探讨它们用于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的脱硝性能。同时对3种催化剂进行BET、NH3-TPD、H2-TPR和XRD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物理化学综合法活化后所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到1 614 m2/g,且其微孔中孔分布最为丰富;NH3-TPD表征结果说明化学活化法所得催化剂对NH3吸附效果最佳,其次为物理化学综合活化法所得的催化剂;H2-TPR表征结果可知经化学活化法所得催化剂氧化还原性最好,其次为物理化学综合活化法所得的催化剂;脱硝试验结果可知物理化学综合活化法所得到的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SCR活性最佳,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沉淀法、水热法、热分解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o_xZr_(1-x)O_2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及甲苯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TG、XRD、SEM、EDS和BET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物化性质.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上钴物种和锆物种分散性好、颗粒均匀呈球形、比表面积大可达82.3 m~2·g~(-1)、孔结构发达,从而具有更好的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在空速20000 mL·(g·h)~(-1),浓度为0.1%时完全氧化甲苯的转化温度低至260℃.  相似文献   
104.
丛枝菌根真菌对铈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和铈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芳  郭伟  马朋坤  潘亮  张君 《环境科学》2016,37(1):309-316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e)污染土壤(100、500、1 000 mg·kg~(-1)),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 aggregatum(GA)和Funneliformis mosseae(FM)对玉米(Zea mays 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和稀土元素Ce吸收、转运的影响,旨在为稀土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GA和FM均与玉米成功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7.12%~74.47%;随着土壤Ce污染程度的增加,玉米菌根侵染率、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营养元素N、P、K的吸收量以及Ce从根到叶的转运率均显著降低,而玉米植株的C:P和N:P、地上部和根部Ce含量显著升高.接种AM真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在重度Ce污染土壤接种FM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GA,而在轻度和中度Ce污染土壤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接种显著改善了玉米的营养状况,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的C:N:P在轻度和中度Ce污染土壤GA对营养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FM,而在重度Ce污染土壤则反之;接种也显著增加了轻度Ce污染土壤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e含量,而对中度和重度Ce污染土壤上玉米Ce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促进了Ce从根部到地上部分的转运.试验初步证明,AM真菌能够减轻稀土元素Ce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在稀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CaF2、ZrO2、TiO2和CeO2为基料,进行了含钙钛锆石陶瓷固化体的合成。结果表明:1320℃的烧制温度下,可合成性能良好的含钙钛锆石陶瓷固化体;采用XRD、SEM等分析方法,证实了钙钛锆石对CeO2的最大包容量不超过25%;固化体中的浸出率在10-8cm/d的量级。  相似文献   
106.
谭增强  牛国平  陈晓文  安振 《环境科学》2015,36(6):1983-1988
采用浸渍法在分子筛载体上负载活性锰、组分得到一种复合催化剂,在小型实验台架上考察了催化剂的脱汞性能,并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XPS表征以研究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负载锰、组分的催化剂在300~450℃内有较高的氧化单质汞的能力,特别是在450℃时单质汞的氧化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催化剂具有较多的利于单质汞氧化的官能团,其主要靠化学吸附脱汞.烟气中的SO2与NO对单质汞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浸渍法以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CeO2制备了Ce/AC催化剂,考察了AC材质和Ce负载量(Ce与AC的质量比,下同)对Ce/AC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椰壳AC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好,Ce的最佳负载量为0.2%.Ce/AC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DMP 60 min后,DMP去除率达99%,TOC去除率达68%;Ce/AC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P-CBA)60 min后,P-CBA去除率达94%,TOC去除率达64%,均明显好于以AC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效果.吸附动态实验结果表明,Ce/A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反应780 min后DMP去除率稳定在71%左右.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粘结挤压法将Fe-Al-Ce复合氧化物粉末材料制备成颗粒材料(GFAC),进行表征、静态和动态吸附除氟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结果显示,优选GFAC颗粒直径为1.6 mm,具有较高的压缩破坏强度33.80 N和除氟性能.GFAC颗粒对氟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在pH 7.0±0.2条件下,GFAC颗粒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1.28 mg/g(25℃,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不同空间流速(SV)下动态实验出水穿透(1mg/L)时对氟的累积吸附量分别为5.69mg/g (SV=1 h-1)、5.61mg/g (SV=2h-1)、2.83 mg/g (SV=5 h-1),高于常见活性氧化铝除氟剂(AA,1.77 mg/g,SV=1 h-1)及其他报道的颗粒除氟剂.GFAC颗粒在河北现场成功用于实际高氟地下水的处理,在原水氟浓度(3.7±0.3)mg/L和pH 8.0±0.2条件下,对氟的累计吸附量为3.16 mg/g,明显高于AA(0.83mg/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以蜂窝陶瓷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铜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n(Cu):n(Ce)、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温度及O2气氛对催化剂分解N2O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2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CuO催化剂催化分解N2O的活性,当n(Cu):n(Ce)=1:1时,N2O分解率最高,反应温度为500 ℃时,N2O分解率达85.8%;对于n(Cu):n(Ce)=1:1的催化剂,最佳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8%,最佳焙烧温度为500 ℃;当反应气氛中有O2存在时,会抑制催化分解N2O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0.
Ce3+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雪瓶  邓风 《化工环保》2013,33(2):103-107
研究了Ce3+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e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Ce3+对微生物的刺激作用最大,对改善污泥性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行45d后,投加Ce3+的SBR的COD去除率和未投加Ce3+的SBR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7.5%和95.3%,TP去除率分别为95.6%和62.3%,TN去除率相差不大,均高于7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