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01.
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14 d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死亡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14 d-LC50为478.0 mg·kg-1,显示为低毒;急性暴露期间,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生长抑制率随着PFOS浓度增加而增大,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1);PFOS对蚯蚓GST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没有观察到剂量效应关系;PFOS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S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的存活影响显示为低毒,但是对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丝瓜络固定化非活性颤藻对Pb~(2+)的吸附特性,选择游离颤藻为对照,考察环境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固定化和游离颤藻分别在90 min和6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与对照相比,吸附量增加了约20.6%;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固定化和游离颤藻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并在70 mg·L~(-1)和60 mg·L~(-1)时,分别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量依赖于pH的变化,当pH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方程很好地描述了固定化和游离颤藻对Pb~(2+)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7.82±1.51 mg·g~(-1)和70.87±1.86 mg·g~(-1);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分析表明,氨基、羧基、羰基和羟基与Pb~(2+)的络合作用是固定化和游离颤藻的主要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03.
选取丝瓜络固定颤藻冻干灭活(Freeze-drying-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Immobilized,FI)和干热灭活(Hot-air-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Immobilized,HI)为吸附剂,以游离冻干灭活(Freeze-drying-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Free,FF)和游离干热灭活颤藻(Hot-air-inactivated Oscillatoria lutea Free,HF)作对照,考察pH值、时间、Pb2+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溶液中Pb2+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FI吸附效果优于HI及对照.pH值、时间、Pb2+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对FI吸附性能的影响与对HI及对照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FI和HI吸附容量依赖pH值而变化,当pH值为5时,达到峰值;Pb2+初始浓度增加,吸附容量也随着增加,吸附平衡浓度分别为80和60mg/L;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90和60min;共存离子抑制吸附剂对Pb2+吸附,抑制强弱顺序为:Ca2+>Mg2+>K+>Na+.4种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速率影响.FI和FF吸附过程拟合适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而HI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HF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阐释了FI吸附Pb2+的主要官能团为氨基和羧基,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络合作用.循环吸附实验显示了FI在工业处理Pb2+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4.
藻类生物膜技术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藻类生物膜去除水体氮磷为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1种新途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以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占优势的藻类生物膜对人工合成污水、污水处理厂二级污水和富营养化湖水氮(N)、磷(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5 d的处理,藻类生物膜对人工合成污水、污水处理厂二级污水和富营养化湖水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57.1%、94.5%和93.8%,对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3%、73%和79%.藻类产量达到3.7~7.2 g·(m2·d)-1;收获藻体总凯氏氮(TKN)达5.7%~7.2%,TP达0.78%~2.44%,对污水N、P的回收率分别达20%~39%和65%~82%.  相似文献   
105.
选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协同EM菌和硝化细菌直接进行室外条件下的鲜鸡粪处理实验,以菌剂接种量、缓冲层厚度、投放密度等为主要筛选参数,并对经蚯蚓消化处理前后的鸡粪冲淋水中氮磷的变化进行了取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室外条件下蚯蚓借助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直接处理鲜鸡粪.当鲜鸡粪负荷为15 g/d时,在接种EM菌剂和硝化菌剂各10 mL,铺设4 cm厚度凹土缓冲层,蚯蚓投放密度为12条的条件下,鲜鸡粪被降解的效果最好.经过蚯蚓消化降解后的鸡粪水中TN浓度降低了20.34%,TN中无机氮含量增多,NH4+-N和N03--N所占TN比例分别增加了18.79%和37.96%;TP浓度降低了14.40%.  相似文献   
106.
UV/TiO2为非选择性高级氧化技术,对各类蓝藻均有降解能力,但其处理效果受蓝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自然水体中往往存在多种有害蓝藻优势种,然而目前UV/TiO2降解有害蓝藻的研究大多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对其他具有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的蓝藻优势种的处理效果与机制研究仍鲜有报道。近年来,另一种常见的产毒蓝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在水源地的频繁暴发使其受到广泛关注并急需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为探索UV/TiO2高级氧化技术治理水体中颤藻的可行性,针对UV/TiO2降解过程中颤藻细胞的裂解机制、微囊藻毒素与柱孢藻毒素的降解效率以及胞外有机物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同等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降解过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7.
以自然土壤为介质,考察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生长抑制率、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急性(14 d)、亚急性(28 d)暴露下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非致死剂量胁迫对蚯蚓的生长和抗氧化防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TBBPA对蚯蚓的生长抑制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在亚急性暴露期,400 mg·kg~(-1)时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P<0.05);TBBPA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影响,在急性试验中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712),进入亚急性期蛋白质含量在400 mg·kg~(-1)时被显著诱导(P=0.039,P<0.05);TBBPA对蚯蚓SOD酶活性的影响,在急性试验中50 mg·kg~(-1)时被显著诱导(P<0.01),在亚急性试验中400 mg·kg~(-1)时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BBPA对蚯蚓GST酶活性影响,在急性试验中400 mg·kg~(-1)时呈现显著诱导效应(P<0.05),在亚急性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428)。蚯蚓生长抑制率、蛋白质含量、体内各生化酶系对TBBPA暴露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敏感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应依据污染暴露指标的有效性和敏感性选择多时间段检测和多指标进行土壤安全评价诊断。  相似文献   
108.
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阳地区湖汊纵横、水系丰富,是汉阳地区工业和生活废水的主要纳污水体,水质多为劣V类。底栖动物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湖泊有机污染,因此,为探明汉阳地区湖泊群(三角湖、墨水湖、龙阳湖、月湖、后官湖)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分布格局,于2002~2005年全面调查了各湖泊的底栖动物群落,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除后官湖发现软体动物外,其他各湖泊均以耐污的颤蚓科寡毛类(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摇蚊科幼虫(长足摇蚊、红裸须摇蚊、羽摇蚊)占绝对优势。统计分析表明,颤蚓类和摇蚊幼虫的密度与水体氮、磷、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WTBX〗p<005),且颤蚓类密度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预测能力(R2)〖WTBZ〗优于摇蚊幼虫。K 优势曲线和多样性指数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墨水湖和龙阳湖属重污染,月湖和三角湖属中度污染,后官湖属轻度污染,这与理化指标表征的营养状况基本吻合,特别是在受苯酚化工废料污染的龙阳湖东片没有采集到底栖动物,这是底栖动物能够监测污染物长期效应的例证。进一步应用颤蚓类密度的水平分布指示了各湖泊的沉积物污染分布,结合湖体周边环境分析论证了这种指示作用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9.
Pb与1,2,4-三氯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毒性机制的研究胡艳祝飞王艳吴石金(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中Pb2+与1,2,4-三氯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机制。通过滤纸接触法研究Pb2+与1,2,4-三氯苯的单一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两者对赤子爱胜蚓均有毒性。染毒48 h时,Pb2+的半数致死浓  相似文献   
110.
为了降低给水中藻类浓度,以过氧化氢为预氧化剂,预氧化藻后加入的高岭土、PAC分别为助凝剂和絮凝剂,对混凝去除颤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具有显著预氧化抑制藻活性的功能,投加量为2.5 mg/L时可抑制其生长活性20 d以上.在实验水质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配条件是:H2O2投加量为2.5 mg/L,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