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一种新型被动式采样器——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暴露于10种人工老化土壤中富集萘、菲、芘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PAHs),并与土壤模型动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比较以研究该采样器用于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可利用性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TECAMs能有效富集土壤中萘、菲、芘和苯并[a]芘,并在48h内基本达到平衡,远快于赤子爱胜蚓的21d平衡时间.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中总有机质(TOM)含量呈负相关(p<0.05),土壤pH对TECAMs富集PAHs的影响不显著(p<0.05).TECAMs内PAHs含量与土壤中PAHs含量、赤子爱胜蚓体内PAHs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p<0.01).研究结果表明TECAMs有可能应用于评价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62.
赤子爱胜蚓处理畜禽粪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0g) -1(风干物料 ) ;赤子爱胜蚓的繁殖在未腐熟牛粪中最好 ,而其生长在未腐熟猪粪中最好 ,在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中生长与繁殖均较差  相似文献   
63.
城市垃圾填埋场覆盖蚓粪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在城市垃圾填埋场上覆盖蚓粪土、紫色土、垃圾渣土对三种作物的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作物在三种覆盖物中均可生长,且生长状况好,而万以覆盖蚓粪 土中作物生长快、生物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作物品质好,但覆盖紫色土和垃圾渣土中,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部分或大部分超标,尤以覆盖垃圾渣土中超标最严重可见蚓粪土宜作垃圾埴埋复垦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64.
储昭升  金相灿  庞燕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15-1820
为了模拟富营养化状态下2种蓝藻在湖泊中的生长特征,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三角瓶实验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响应实验对模拟装置中藻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装置中,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对数生长期的特征生长速率分别为0.43d-1和0.32d-1,但对数生长期很短,仅3~4d.在对数期后有一个很长的"线性期",即生物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长.在氮、磷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由于较强的光合作用导致了水体pH的升高,以及生物量增高导致了藻的自遮蔽作用,使藻的生长容易出现碳源限制和光限制.受水下光的影响,2种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对数期内一直增大.随后颤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又逐渐降低,而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微囊藻能适应更高的pH.  相似文献   
65.
蚯蚓细胞色素P450生物标记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蚯蚓(Eisenia fetida)为试验动物,通过强化预处理(盐水洗脱)、改变离心力和溶解微粒体膜等实验,建立了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多环芳烃(菲)为供试外源污染物,分别以滤纸接触法和土壤投加法,进行了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与菲污染诱导的量-效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和调整离心力,加入增溶剂等方法,可有效去除干扰,使蚯蚓微粒体样品的450峰值由完全被干扰掩盖(在455~457nm处滞后出现),转变为在450nm±1nm达到最大值.滤纸接触试验(10-6,10-5,10-4,10-3和10-2mg·mL-1)和土壤染毒试验(1,2,4,8 mg·kg-1)均表明,蚯蚓体内P450含量与菲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对土壤染毒不同诱导时间(1,3,7,14,28d)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菲对蚯蚓毒性为诱导刺激(7d)效应和诱导抑制(14d和28d)效应,导致蚯蚓体内P450总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99~1.41倍及0.77~0.88倍(p<0.05).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耗、敏感的优点,是适合于土壤低剂量污染暴露毒性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指标.  相似文献   
66.
3种生物处理方式对污泥减量效果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鹏  黄霞  钱易  杨乃鹏 《环境科学》2006,27(11):2339-2343
通过间歇试验得到3种生物方式(污泥好氧消化、厌氧消化以及颤蚓摄食)对污泥的比减量速率、污泥减量速率和污泥减量比例.当初始污泥浓度为2 500mg·L-1时,经过24h减量,颤蚓摄食、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3种方式对污泥的比减量速率R分别为0.13 mg·(mg·d)-1,0.09 mg·(mg·d)-1和0.03 mg·(mg·d)-1,对污泥的减量速率分别为315 mg·(L·d)-1,263mg·(L·d)-1和65 mg·(L·d)-1.通过细菌荧光染色和脱氢酶活性检测证实颤蚓摄食在短时间内对污泥中细菌细胞膜的破坏程度最大,可以将颤蚓摄食和厌氧消化相组合强化对污泥的减量.对于初始浓度为2 500mg·L-1的污泥,颤蚓摄食12h后再厌氧消化36h,可以在2d左右使污泥减量的比例达到30%,减量比速率为0.25 mg·(mg·d)-1.当初始污泥浓度增加到4 240mg·L-1,颤蚓摄食时间需要延长到24h方能保证组合工艺对污泥最大程度地减量.  相似文献   
67.
1,2,4-三氯苯对蚯蚓生长和表皮及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土壤法对蚯蚓进行1,2,4-TCB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1,2,4-TCB对蚯蚓存亡、生长和表皮及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2,4-TCB对蚯蚓14d半致死浓度为890.295mg·L-1;暴露剂量和培养时间均对蚯蚓生长抑制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著;暴露于50mg·kg-11,2,4-TCB时,蚯蚓表皮分泌细胞增多,角质层增厚或上角质层损伤,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凹陷形成一定的溃疡面或呈撕裂分散状,第14天时,上角质层和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均有所恢复;当暴露浓度为400mg·kg-1时,蚯蚓的角质层明显增厚,表皮出现大量的分泌细胞,肠上皮组织呈一定程度的撕裂并少量脱落,第14天时角质层变薄,分泌细胞减少,上角质层破损加剧,肠上皮细胞撕裂严重并持续脱落。第14天电镜观察显示:暴露浓度为50mg·kg-1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嵴不清晰或断裂,结构模糊;暴露浓度为400mg·L-1时,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内部有絮状沉淀,嵴变短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蚓粪作为草坪草坪床基质改良剂对基质理化性状和草坪草生长的影响,以确定蚓粪作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可行性.在砂中添加20、40、60、80和100 g·kg-1蚓粪作为坪床基质,并与添加40g·kg-1泥炭的坪床基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蚓粪可使基质pH值下降,电导率σ值明显增加,100 g·kg-1蚓粪处理σ值比对照(未添加蚓粪或泥炭)提高了约16倍,但成坪后基质σ值明显下降,并与对照接近.添加蚓粪能够明显改良坪床基质,有利于草坪草的生长.与40g·kg-1泥炭处理相比,添加40、60、80和100 g·kg-1蚓粪处理的草坪成坪时间更短,草坪颜色较深,叶片变宽,再生速度快.蚓粪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坪床基质改良剂,在20、40、60、80和100 g·kg-1蚓粪添加量条件下,蚓粪添加量越高,其对基质的改良效果越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因蚓粪含磷量较高而可能带来草坪草后期长势过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70.
王倩  杨扬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2021,16(1):126-136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和增塑剂,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土壤中常被检出,因此其环境和健康风险亟待评估.为探究OPE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磷酸三正丁酯(TnBP)作为受试物,以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etida)为指示生物,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不同浓度TnBP对蚯蚓生长、抗氧化酶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体腔细胞DNA损伤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nBP暴露对蚯蚓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TnBP胁迫可引起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表明蚯蚓受到氧化损伤;彗星试验结果显示,彗尾DNA含量和Olive尾矩均显著上升,表明TnBP暴露能够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8-OHdG含量也显著增加,其水平与暴露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TnBP暴露可引起蚯蚓体腔细胞氧化性DNA损伤;AChE活性受到的影响则较为微弱.综上,本研究阐明了TnBP暴露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并为进一步研究OPEs对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