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摘 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更为艰巨。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构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节14个控制变量设计5条路径,模拟2018~203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协调发展路径更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该路径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后资源供需平衡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检验得出该路径2018~2030年间人类与自然系统未达到真正协调,需进一步优化路径;(2)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供需间的矛盾,设计了以加快资源开发为主的优化路径Ⅰ和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的优化路径Ⅱ,其中优化路径Ⅱ耦合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帮助该地区摆脱经济发展与内外部资源支撑不足的困境,故将其确定为有效路径。研究发现,该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需要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保证与其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认为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发展多元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2.
选取苯甲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铜绿假单胞菌及脱氮副球菌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于细菌培养液中并厌氧培养,动态监测其细菌生长情况pH、反硝化氮素产物、最终苯甲酸含量及相关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苯甲酸为1、2 mmol/L时,铜绿假单胞菌N2O产生量分别增加了62.3%和28.4%,3、4 mmol/L时降低了29.7%和92.6%;不同浓度苯甲酸均可抑制脱氮副球菌N2O产生,抑制率为19.3%~99.8%;(2)苯甲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苯甲酸对其反硝化的限速步骤在NO-3的还原;(3)各浓度苯甲酸对脱氮副球菌的生长均呈抑制作用,苯甲酸对脱氮副球菌的NO-3还原影响较小,高浓度苯甲酸可抑制NO-2还原过程。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和脱氮副球菌的反硝化过程对苯甲酸浓度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别。研究揭示了不同特性反硝化细菌对苯甲酸浓度响应差异性机制,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03.
针对臭氧气浮工艺对有机物脱色和去除性能的限制,通过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loyacrylamide,PAM)对以腐殖酸为代表的天然有机物絮体的尺度调控,采用气载絮体尺度、二维分形维数及絮体与微气泡间的接触角对PAM浓度梯度下形成的气载絮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阴阳离子型PAM浓度梯度对腐殖酸的降解效果和气载絮体尺度;并探讨了阴阳离子型PAM、絮体与微气泡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PAM的投加提高了臭氧气浮工艺中腐殖酸的去除性能,且气载絮体尺寸、分形维数和接触角均有所增大;在不同类型PAM中均存在最佳PAM剂量,在此剂量下,体系内去除效果、气载絮体大小和接触角最大、分形维数最小;在最佳PAM剂量下,与阴离子型PAM相比,阳离子型PAM形成气载絮体的大小和接触角较大,分形维数较小,且去除效果较好。在臭氧气浮体系中,通过改善PAM、絮体与微气泡结合静电作用力的强弱形成了利于气浮的气载絮体尺度,提高了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湘江干流铜锈环棱螺肉中重金属(Cu、Zn、Cr、Cd、Pb)含量,并基于荷兰RIVM(the Dut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体外消化模型模拟口腔、胃及肠道消化,计算螺肉中Cu、Zn、Cr、Cd、Pb的生物可给性,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螺肉中Cu、Zn、Cr、Cd、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5.68—116.96、202.51—323.20、4.41—95.93、0.29—16.08、0.12—17.35 mg·kg-1,且大多高于水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螺肉中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Zn、Cd和Pb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高于口腔和肠阶段,Cu和Cr在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高于口腔和胃阶段.基于生物可给性的食用健康风险显示,螺肉中5种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THQ)和综合危害系数(HI)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但其综合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大于1×10-4,存在致癌风险. C...  相似文献   
105.
匡恒  马传明  和泽康 《环境工程》2016,34(2):133-13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作为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的有效措施,对城市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开封市的城市规划,将不同类型功能区作为评价对象,建立了地质环境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通用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开封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高风险区面积占1.21%;次高风险区面积占11.89%;次低、低风险区面积占86.9%。根据评价分区结果,提出了功能优化和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从技术视角看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管理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技术视角剖析新《环境保护法》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将环境管理制度划分为责任模式、经济模式和技术模式.技术模式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主要涉及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设施和水平以及排放总量、浓度等内容均与技术密切相关,其实施过程更需要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氮载气冷法酸溶硫化物分析技术对淮河淮南段底泥中酸性挥发硫(AVS)以及同步浸提金属(SEM)的含量在河流沿程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5个站点表层底泥中AVS的含量为0.14~0.87 μmol·g-1SEM(Zn、Cu、Ni、Cd、Pb)含量为0.5~1.1 μmol·g-1;其中,峡山口站点AVS最低,姚家湾站点AVS及SEM均为最高;从入境到出境断面,[SEM]/[AVS]摩尔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数值都在1.0以上.不同站点AVS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较为复杂,峡山口25 cm以上段随深度增加AVS逐渐增大.之后又逐渐降低,30 cm以下段变化很小;姚家湾表层AVS含量较高,20 cm以上段随深度增加AVS逐渐减小,之后又逐渐增大,30~35 cm层含量最高;石头埠和胡大涧站点AVS随深度变化不大.胡大涧以上4个站点柱状底泥中SEM的含量在0.25~0.9 μmol·g-1之间.对[SEM]/[AVS]摩尔比的研究显示,淮河淮南段表层底泥存在轻微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8.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9.
浮选机从采油污水中除油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选机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已停用、报废,以至拆除。文中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机械方面的问题、液面高度失控问题、浮选除油的影响因素、以及浮选除油的附带作用等。总体来说,浮选机除油的效果是肯定的,通过改进其性能,处理效果还能提高,出现的问题都不难解决。所以,浮选机的应用还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除油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城市污水管网中产甲烷菌的分布特性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通过一套1 200 m的PVC管式反应器来模拟城市污水管网,利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454高通量测序等手段,研究了城市污水管网中产甲烷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产甲烷菌分布特性规律.结果表明,管网中甲烷含量沿程升高,说明管网中存在产甲烷菌;产甲烷菌主要包含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广古菌门中的菌属(Euryarchaeota_unclassified)和甲烷杆菌科中的菌属(Methan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这3种优势菌属,且在管网800~1 000 m处有广古菌门中的菌属(Euryarchaeota_unclassified)取代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成为第一优势菌属的演替现象;管网中产甲烷可利用基质有甲酸、甲醇、甲胺、乙酸,其中乙酸为主要基质,这些基质在管网中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导致了管网中产甲烷菌演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