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1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12.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是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有效补充。以吉林省为例,通过系统研究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发现吉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存在体系不健全、黑土地分布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待加强、标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并推动东北黑土地分布区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协同发展,紧跟政策完善重点区域和流域污染物协同管控标准,强化标准宣贯等发展构想,可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的区别与计算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其亭 《生态环境》2005,14(4):611-615
针对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与环境概念分析入手,对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对其内涵和计算关键问题进行评述。文章认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环境用水是其“实际用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其“需求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达到某一水平时的“用水量”。文章还介绍了生态环境用(需)水的分类及计算方法,指出生态环境用(需)水计算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尺度问题和阈值问题,认为生态环境用(需)水总量不是分类或分区生态环境用(需)水量的简单相加;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的生态环境用(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初步思想。  相似文献   
114.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5.
中国“三生空间”演变特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对中国“生产—生活—生态”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分析中国1990—2018年“三生空间”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中国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产、生活空间增加,生态空间减少,总体呈现“入不敷出”的态势。(2)中国1990—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的高值区以中国的南部和东北部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部;其他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对草地和林地生态空间的挤占是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3)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土地利用强度、海拔、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和年平均气温等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因素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明显。未来中国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应考虑“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主导影响因素,促进“三生空间”用地结构的合理分布,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6.
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内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草本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等级、评价范围、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期对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湿地生态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运行期发生管道事故时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后,对目前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7.
杨蓉 《四川环境》2010,29(1):34-42
本文主要研究升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问题。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评价升钟水库的环境质量现状;接着,对库区的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污染物消减计划;最后,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8.
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划分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水平和经济社会支持能力四部分,结合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选用了57项评价指标,分层次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承载力选用生物资源、水资源等5大类共10项指标;环境承载力选用地表水、近岸海域等5大类共9项指标;循环经济水平选用资源产出水平、资源消耗水平等4大类共18项指标;经济社会支持能力选用人口数量与素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7大类共20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9.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0.
AnalysisonreasonsfortheYelowRiver’sdryupanditsecoenvironmentalimpactsGaoYanchunInstituteof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ci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