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马武生  金根娣  薛梅  张睿  曹展梅 《环境工程》2016,34(12):141-146
以某地区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土壤中Cd、Pb、Cr、Cu、Zn、Ni、Co、Hg、As和Se的含量、分布、污染水平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水源地土壤中Cd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样品数最多,其次是Zn、Pb、Cu、Cr和Ni。评价结果说明3个水源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处于轻微-中等程度的污染水平,其中Cd、Pb、Cr、Cu和Zn已接近或已处于预警水平。源解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可归因于"燃煤因素"、"施肥因素"、"污灌因素"、"内燃机尾气排放因素"和"农药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2.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是实现尾矿库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从风险系统的组织结构视角出发,构建较为系统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建立基于综合加权模型和三维坐标模型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方法,并以张家口部分尾矿库为例,采用两种评估方法对该区域内尾矿库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与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内尾矿库的环境风险等级,其中三维坐标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的反向回溯追踪分析和实现不同侧重面的风险控制方面更有优势,对尾矿库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方法的建立,为《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研制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孔令谦  郭芷含  张丁然  张云明 《安全》2021,42(9):13-17,26
为直观展现我国应急救援定位领域的研究态势,本文以2001-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700篇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及学科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应急救援定位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应急救援定位技术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增长期、过渡期、蓬勃发展期4个阶段;作者合作较为分散,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形成了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及上海消防研究所为主导的多个研究机构;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在定位应用多元化、技术融合化及算法创新化中展开.  相似文献   
114.
张睿  孙若愚  曹蜚  刘羿 《地球与环境》2022,50(3):426-438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快速的物质循环等特点,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维系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绝大部分珊瑚礁位于近海,有害金属元素如汞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珊瑚礁生长水域,在珊瑚礁生物中富集并经过食物链放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简单介绍了珊瑚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态功能,并汇总了目前报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海水、沉积物、食物网、珊瑚中的汞的含量与形态。总体上,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汞研究极其有限,目前对该重要系统中的汞循环并不清楚。未来可结合稳定汞同位素方法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汞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进行示踪,认清珊瑚礁的汞汇通量,发展珊瑚骨骼对生长水域汞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5.
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是理解中亚构造格局变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其远程效应的北移,位于中亚腹地的准噶尔盆地在周边山脉抬升的影响下,南北缘发生构造活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古新世,因基底断裂复活,盆地北部开始发生逆冲推覆活动;渐新世末期,博格达山脉恢复隆升,古牧地背斜发生构造变形;中新世以来,盆地南缘逐渐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来,北部基底断裂活动,南缘西段和东段分别形成浅层背斜和断裂。目前,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来证实它在不同阶段的传播方式以及使盆地发生构造变形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