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集长春市伊通河伊通大桥河段的水样,对其TOC和COD值进行了实验测定,并对测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据此对伊通河水体有机污染的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2.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是我国目前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手段,如何选择同时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脱硫技术是当前研究的主题。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6种典型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进行评价,并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3.
为了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人造板甲醛的释放规律,利用环境舱模拟人造板在室内特征温湿度下甲醛的散发过程,测量甲醛的逐时散发浓度。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木板中甲醛的释放浓度增大,环境舱内木板甲醛释放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相对湿度增加,木板中甲醛释放浓度随之增加。改变温湿度对环境舱内板材甲醛的释放趋势影响小。夏季工况的温湿度均高于冬季和过渡季,所以甲醛释放浓度为夏季>过渡季>冬季,其峰值浓度高于其他两季约3~5倍。  相似文献   
174.
彭飞  杨沿平  殷仁述  李娟  杨阳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136-414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运用Ga Bi软件建模,采用EDIP 2003评价体系,对某款商用车铝合金轮辋和钢制轮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材料获取阶段铝合金轮辋对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钢制轮辋;制造阶段两种轮辋对环境的影响相差不大;使用阶段钢制轮辋对环境的影响大于铝合金轮辋;综合所有阶段来看,当车辆总行驶里程低于11.6万km时,铝合金轮辋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超过11.6万km后,钢制轮辋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5.
采用电化学法处理油田开发三次采油过程中产生的聚驱采油废水,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电流强度对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3.25时,COD和HPAM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3.03%和98.66%;电流强度为0.8A时,COD及HPAM去除率最高,为85.24%和99.63%;pH=3.25、电流强度为0.8A时,COD及HPAM去除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反应30 min后去除率基本不变.研究了处理过程中电流效率的变化,发现反应前10 min内电流效率最高,达23.63%;并通过投加与电化学溶出的新生态铁等量的铁盐絮凝剂(FeSO4)分析了电化学中电絮凝作用的贡献,酸性条件下电化学过程对COD去除率为83.79%,同等条件下,FeSO4混凝的COD去除率为70.31%,电化学作用过程中氧化、气浮及电场作用对COD的去除率贡献最高为13.48%,因此,电化学法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的主要作用机理为电絮凝作用.研究表明,电化学法能有效降解聚驱采油废水.  相似文献   
176.
基于冗余分析的典型喀斯特山区土壤-石漠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龙健  廖洪凯  李娟  陈彩云 《环境科学》2012,33(6):2131-2138
通过对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运用冗余分析(RDA)的手段研究土壤-石漠化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除土壤全磷、全钾和交换性钙由于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基础呼吸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RD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类型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未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且利用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容重作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指示因子,可解释74.4%的土壤-石漠化信息;另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受地上植被的影响,为此综合考虑地表植被的生态功能和土壤质量水平,认为花椒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态恢复较好的植被选择.  相似文献   
177.
采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凝胶包埋水华鱼腥藻与活性炭混合物,对比水华鱼腥藻在包埋、吸附以及悬浮状态下对高浓度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在包埋状态下对氨氮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研究SA、粉末活性炭(PAC)、水华鱼腥藻之间不同质量比的包埋混合物对去除污水中NH4+-N、TP以及处理后废水中微囊藻毒素(MC)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量为8%时,SA、PAC和藻含量分别在0.5%、0.5%和0.2%为NH4+-N、TP的最佳去除组合,同时处理后污水中MC的含量也低于联合国标准1Iμg/L,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同时为产毒素藻类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8.
采用K2FeO4预氧化-FeCl3混凝联合去除水中的As3+,考察了适宜的K2FeO4预氧化时间、Fe3+和Fe6+加入量,分析了预氧化pH、混凝pH、碳酸盐和腐殖酸浓度对该工艺去除As3+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FeO4预氧化的适宜时间为2 min;加入质量浓度为2.4 mg/L的Fe6+和14.0 mg/L的Fe3+能使处理后水样中的As3+浓度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As3+质量浓度小于0.01 mg/L);预氧化pH在4~9范围内,对K2FeO4预氧化-FeCl3混凝去除As3+的效果影响不大;FeCl3混凝阶段适宜的pH为6.0~8.5.碳酸盐对K2FeO4预氧化-FeCl3混凝去除As3+的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腐殖酸的存在使As3+的去除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9.
采用K2FeO4预氧化-Fecl3混凝联合去除水中的As^3+,考察了适宜的K2FeO4预氧化时间、Fe^3+和Fe^6+加入量,分析了预氧化pH、混凝pH、碳酸盐和腐殖酸浓度对该工艺去除As^3+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FeO4预氧化的适宜时间为2min;加入质量浓度为2.4mg/L的Fe^6+和14.0mg/L的Fe^3+能使处理后水样中的As^3+浓度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As^3+质量浓度小于0.01mg/L);预氧化pH在4~9范围内,对K2FeO4预氧化-FeCl3混凝去除As^3+的效果影响不大;FeCl3混凝阶段适宜的pH为6.0~8.5。碳酸盐对K2FeO4预氧化-Fecl,混凝去除As^3+的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腐殖酸的存在使As^3+的去除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0.
长江江苏段主干断面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掌握长江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选取长江江苏段5个主干断面,对其水环境中主要有机物、重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硼进行了监测。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主干断面和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断面中,栖霞江段断面污染较严重,健康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大,其次为姚港河口,这2个断面入江支流的污染贡献不容忽视。水中54种有机污染物、7种重金属和元素硼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130×10-14~253×10-6/a,风险较大的(>10×10-9)有苯并[a]芘、镉、铬、钒和PCB52。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仅为255×10-6/a,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a )。总体来看,长江江苏段主干断面水体中62种污染物污染所致的健康危害年风险度目前还处于很低水平,但风险较大的污染物的环境来源及相应的污染控制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沿线河流污染的有效控制,实现科学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