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选择太湖梅梁湾未疏浚、疏浚后1周和疏浚后半年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不同赋存形态所占比例,开展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毒性试验,据此探讨疏浚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所占比例和生物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调查区未疏浚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疏浚区,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占沉积物综合毒性的25%~35%. 疏浚后1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急剧降低32%~51%,但对重金属生物毒性影响较大的吸附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由未疏浚时的未检出或含量极低增加到40%~83%,生物毒性相应增加17%~38%;疏浚后半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略有回升,吸附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下降,生物毒性下降并低于未疏浚时水平.   相似文献   
22.
MIC厌氧反应器在500m^3/d柠檬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作者所在单位自行研制、安装、调试的生产规模500 m^3MIC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絮状污泥进行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和实际运行,在水力停留时间20小时,容积负荷8 kgCOD/(m^3·d)时,COD去除率仍始终在92%左右,并转入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3.
不同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植物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选择5种生物质材料制备生物炭,通过比较5种生物炭材料的磷吸附能力,筛选出了2种磷吸附效果较佳的材料,并探明了筛选生物炭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5种生物炭材料中,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具有吸附能力.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废水中磷的吸附能力强于玉米秸秆生物炭,理论最大吸附量为:水稻秸秆生物炭(9.78 mg·g-1)>玉米秸秆生物炭(0.39 mg·g-1).水稻秸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148.30 m2·g-1)和总孔体积(0.11 cm3·g-1)远高于玉米秸秆生物炭8.26 m2·g-1和0.03 cm3·g-1,同时水稻秸秆生物炭有更高的Mg、 Ca、 Fe和Al元素含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吸附的最佳pH为酸性;在不同的pH范围内(3.0~11.0),水稻秸秆生...  相似文献   
24.
通过论述青海西藏两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的结论引证青藏高原生态盈余。用"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两种指标来衡量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着较好的生态盈余,但人类发展指数值偏低,限制了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通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减少碳足迹来实现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5.
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农业小流域氮磷污染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典型农业小流域——开慧河流域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特征,建立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重点探讨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开慧河流域源区水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防控.组合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对农村分散式生活与养殖混合废水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87. 1%和90. 9%;多级人工湿地拦截工程对农田排水与分散式养殖混合废水TN、TP的平均去除率为85. 7%和84. 9%;景观型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对末端汇水区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在27. 1%~67. 4%和13. 3%~81. 5%之间.整个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TN和TP污染物的总拦截量分别为5 292 kg·a~(-1)和1 054 kg·a~(-1),占研究区农业面源TN、TP总污染负荷的35. 3%和43. 6%.因此,构建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适合在我国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绿狐尾藻分解及其氮磷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雄  罗沛  刘锋  黄敏  陈哲  肖润林  吴金水 《环境科学》2019,40(7):3118-3125
湿地植物分解释放的有机物、氮和磷等会影响人工湿地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采用尼龙分解袋法研究绿狐尾藻在水中的分解过程及氮磷释放特征.连续60 d的室内分解实验结果表明,前期(0~4 d)绿狐尾藻干物质质量损失速率快,占初始质量的30%,中后期(4~60 d)损失速率减慢,占31%.拟合的一级动力学分解速率常数为0. 014 2d-1,降解50%的干物质需48. 8 d.水体p H值变化情况:0~4 d从7. 60迅速下降到5. 63;中期趋于稳定;后期p H值回升到7. 03,与空白对照值接近.绿狐尾藻分解实验系统中溶解氧浓度从6. 30 mg·L~(-1)在1 d内快速下降到0. 61 mg·L~(-1),表明该系统一直处于厌氧状态.水中总氮浓度0~2 h迅速增加达到12. 7 mg·L~(-1),2 h~32 d逐渐降低到5. 80 mg·L~(-1),后期略有增加;总磷浓度初期快速升高到18. 4 mg·L~(-1),中后期趋于稳定.有机氮(占总氮65. 7%~94. 7%)和无机磷(占总磷61%~89%)是主要的氮磷存在形态.绿狐尾藻体内总氮含量随分解时间逐渐增加,从24. 3 mg·g~(-1)上升到60. 5 mg·g~(-1);而总磷含量从6. 09 mg·g~(-1)下降到2. 94 mg·g~(-1)后波动稳定,这可能与附着微生物对氮的吸收和固定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证实绿狐尾藻分解过程释放的氮磷营养元素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为此采用合理的植物收割管理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标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讨和实验研究结果. 目前,HJ/T299—2007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的指定标准方法,而HJ/T300—2007也被用于特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检验. 新制定的浸出方法标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模拟场景假设明确,实验参数由理论计算和系统的实验获得,具有较充分的方法学依据. 尽管如此,对于该标准的客观、全面的评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浸出方法标准只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阶段性成果,还要随着环境管理的需要和细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加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28.
典型酸雨地区森林土壤中不同形态铝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个典型酸雨地区森林土壤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铝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地土壤中无定形铝和有机结合铝占主导地位,弱有机结合铝和可交换铝的含量相对较低(约为10%).有机配位体会减弱铝的交换能力,而且这些有机铝配合物大部分是强有机结合态铝;Al3+对其他碱基阳离子有较强的置换能力.土壤的酸度增大,可交换铝和弱有机结合铝的含量增高,不同土层中可交换铝和弱有机结合铝的垂直变化与相应的pH变化相一致.用复合草酸铵法提取无定形和有机态铝的方法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研究了2-氯酚、2,6-二氯酚,2,3,4-三氯酚、2,3,5,6-四氯酚、五氯酚5种氯酚类化合物对鲤科金鱼(Carassiasauratus)的急性毒性和这5种化合物在1/2LC50,1/4LC50,1/6LC50浓度下对金鱼肝脏中Na+-K+-ATP酶的影响变化。结果显示:①氯酚类化合物随氯原子数目在苯环上的增加,其急性毒性增加;②亚急性毒性指标Na+-K+-ATP酶对氯酚类化合物比较敏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物。并讨论了氯酚类化合物对Na+-K+-ATP酶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详细深入地调查分析了国外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及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的技术路线及危险废物鉴别的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的方法学.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以及相应的规范和方法标准.这些技术文件形成了我国独特、完整的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为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