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延河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延河干流和两条支流受石油污染河段的沉积物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河段内的沉积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石油污染。干流河段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负荷一般为 40~ 80mg/kg ,上游河段和污染支流汇入段负荷较高 ,平均为390mg/kg,最高可达 784mg/kg ;支流上的坪桥川和杏子河河段沉积物污染负荷为 6 0~ 2 5 0mg/kg。干流中下游及杏子河支流河段的污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雨期流域表层污染土壤径流入河后的沿程沉积 ,而非雨期岸边油井的直接排污则是造成干流上游和坪桥川支流沉积物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丹平 《四川环境》2006,25(4):109-112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相似文献   
2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彬  朱琨  卢静  赵艳锋 《四川环境》2006,25(6):96-100
根据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本文介绍谊类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在概述石油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条件,并就目前两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正美国Dow化学公司采用超滤与反渗透技术,可将美国德克萨斯州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现场产生的回注水和油污染水通过净化再生利用。由于该地区水源不足、土壤干燥,回注水和油污染水的再生利用受到好评。Dow公司的子公司在该地区采用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制造的可移动水处理装置"HIPPO"已开始投入使用。该装置可以把在开采现场产生的油  相似文献   
25.
西北黄土地区现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陕北安塞油田某废弃油井建立中试试验基地,以实验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高效降解石油的优势菌为添加的高效菌,研究土壤石油初始浓度、营养物质和高效菌对石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土壤石油初始浓度下,石油降解率总体均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土壤石油初始质量浓度为15.34 g/kg下,72 d时石油降解率为47.8...  相似文献   
26.
传统生物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时,往往存在菌体易流失、反应启动速度慢、优势菌种浓度低、与土著竞争处于弱势及环境耐性差等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的修复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固定化材料、固定化方法的选择及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几方面,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强化潮间带溢油污染修复的作用机理。同时,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红球菌在石油烃类物质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球菌属是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由于红球菌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底物环境,具有极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和很宽的降解谱,同时它们还能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和改变细胞表面组成结构来提升自身对于疏水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红球菌在石油污染物降解及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近年来在红球菌降解石油烃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红球菌适应疏水性环境的机制、石油烃中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问题,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的修复是亟需解决的环境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相似文献   
30.
Nutrient addition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enhance oil biodegradation in marine shorelines.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ange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oil-polluted beaches,nitrate was added to the simulated shoreline models i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5 and 10 mg/L.Whenever the NO3-N concentration declined to 70% of its original value, additional nutrients were supplemented to maintain a certain range.Results showed adding nutrients increased the oil biodegradation level,the counts of petroleum degrading bacteria(PDB)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HB),and the promoted efficiency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Oil degradation level in 5 mg/L(NO_3-N)group reached as much as 84.3% accompanied with the consistently highest counts of PDB;while in 1 mg/L group oil removal efficiency was only 35.2%,and the numbers of PDB and HB were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supplemented with nutrients.Although counts of HB in the 10 mg/L group were remarkable,lower counts of PDB resulted in poorer oil removal efficiency (70.5%) compared to 5 mg/L group.Furthermore,it would need more NO_3-N(0.371 mg)to degrade 1 mg diesel oil in the 10 mg/L group than in the 5 mg/L group(0.197 mg).In conclusion,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5 mg/L is superior to 1 and 10 mg/L in the enhancement of diesel oil biodegradation in simulated shore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