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5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2544篇
安全科学   866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488篇
综合类   6168篇
基础理论   1082篇
污染及防治   585篇
评价与监测   546篇
社会与环境   320篇
灾害及防治   31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丹巴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丹巴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丹巴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的爆发处在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22.
合成麝香是一类近十多年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机污染物.合成麝香广泛分布于环境中.难降解,易生物富集,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均呈现一定的生物毒性.文章对某一化妆品厂生产车闯内、外及工厂外的上、下风向大气中多环麝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ATⅡ之外,大气中检测出了五种多环麝香,其中作为对照点的上风向多环麝香总浓度为5.43ng/m3,而工厂室内、外及下风向的多环麝香浓度范围为17.25~5543.4ng/m3;气固分配实验研究发现,超过68.43%的多环麝香分布于气相中.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了唯特净生物菌剂在延庆污水处理厂试运行中,解决了在贫营养状态下污泥浓度和污泥沉降比提升缓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4.
25.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6.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长江支流沱江流域48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残留水平,探讨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及其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藻类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总含量为3.17~127 ng·g-1,其中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s)类农药的含量为2.83~86.0 ng·g-1,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类农药的含量为0.340~40.9 ng·g-1.OCPs空间分布特点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支流.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沱江流域存在林丹输入的现象,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这与绝大多数流域的DDTs的输入状况相似.OCPs含量与TOC、藻类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表明藻类有机质在TOC对沉积物中的OCPs分配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的有机氯农药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可能对河流的底栖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卫星遥感气溶胶虽然空间覆盖度高,但不同产品数据在准确性和适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能够科学定量的衡量各个产品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气溶胶产品,该研究以数学统计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评估体系,并依此确定了全球6个人口密集地区的最优卫星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近10年的(2009—2018)气溶胶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暗像元算法在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表现最好,深蓝算法在亮地表的沙漠干旱地区更占优势,而暗像元-深蓝融合算法在土地类型复杂且气溶胶来源多变时得以突出.人口密集的6个区域中,除了区域A和区域B,其它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整体偏高.其中,A、B、E的气溶胶负荷呈下降变化,区域F基本不变,其余区域上升变化.评估体系的建立为气溶胶遥感产品的选取提供了新的衡量方法,且该文关于气溶胶时空分布及变化的分析可以为区域性气溶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为弄清饮用水O3-BAC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我国南方某O3-BAC深度处理工艺水厂为研究对象,采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和冬季各工艺单元出水及滤砂和活性炭生物膜等细菌群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出厂水pH、浊度、CODMn、菌落总数等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夏季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冬季,活性炭生物膜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滤砂生物膜;混凝沉淀、臭氧化和消毒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工艺单元.水样和生物膜样品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主要菌门组成大体相同,但细菌群落门水平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属水平上差异则更为明显.此外,检测到的条件致病菌属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且其所占核心微生物OTUs数目不受季节性影响.水温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水质参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3-BAC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具有时空变化特性,并可为饮用水微生物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指标是指污水处理总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仅反映污水处理设施进水的处理水量,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物减排效能。经分析,全国约45%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低于200mg/L,本文研究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修正《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中的污水处理率,修正后初步判断:全国污水处理率在57.9%~71.8%,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统计数据普遍低15~37个百分点。建议近期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为抓手,聚焦进水浓度低、污水处理率低的重点城市,并给予中央资金倾斜支持,为针对性地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0.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环境颗粒物分析仪(GRIMM180)对成都市2018年10月—2019年9月0.25~32 μ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RH)、能见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0.25~0.5 μm的粒子数浓度占总数浓度的97.75%,数浓度谱呈单峰分布,2018年秋季、2019年夏季表面积谱呈双峰分布,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表面积谱呈三峰,体积谱均为三峰分布;在不同RH区间,PM2.5质量浓度及数浓度均与能见度呈负相关,且其中0.25~0.5 μm粒径段的细颗粒物因为对可见光波段的米散射效应而对能见度产生较大影响;在不同RH情况下,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在低RH(<70%)下,0.25~0.3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最大;在中等RH(70%~80%)下,0.3~0.5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而在高RH(>80%)下,0.3~0.5 μm和0.5~1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