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的进展,分析了规划环评制度有效性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提出了对“十四五”规划环评改革的建议:一是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理念,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规划环评中的责任和义务;二是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明确规划环评成果落地途径,提高规划环评意见的法律约束力,使得规划环评意见能够纳入规划、并传导到经济社会建设中;三是要构建“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的联动体系,夯实规划环评技术体系,进一步发挥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截至2016年底,全国65%的建制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2017年5月和2018年1月调研组先后深入河北、浙江、广西农村,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推广普及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存在三点突出问题,一是现行模式导致农村生活垃圾"进城",加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供需矛盾,二是现行模式运行成本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难以持续良性运转,三是部分地区采取非规范化填埋和焚烧处理,环境隐患凸显。以上问题反映各地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简单照搬城市垃圾治理模式,未统筹考虑农村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带来垃圾集中处理的高成本投入和高风险隐患。而我国浙江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表明,农村较城市更容易推行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因此针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问题,应强制在现有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的前端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与乡转运、县处理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引导推进机制,培育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市场,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能够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3.
近年兴起的“安全公正空间”(Safe and Just Operating Space)理论框架突出了环境安全上限,兼顾了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达成度,对区域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长江中下游太白湖这一典型湖泊流域,整合周边县市社会调查数据及过去近150余年来的沉积记录(包括地球化学、孢粉、硅藻等多指标),分别从环境安全及社会基础两个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社会-生态系统安全公正空间。结果显示:目前,流域内水质、空气质量、耕地面积和水土保持这4个指标超越了环境上限,处于危险状态;清洁能源、产业创新的社会基础完成度相对较低。该框架有助于流域系统的管理和决策,同时也有利于公众理解环境上限和社会基础之间交互复杂的关系。本研究亦展示了多源环境数据,特别是古湖沼学记录,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长期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