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比较了多种涂层金属和基体改进剂对测定水中铍的影响,建立了涂镧石墨管结合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测定水中痕量铍的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37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7.4%,回收率为98%~106%。   相似文献   
22.
为实现我国对CODCr排污总量控制,提出了CODCr现场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总量监测方法。各排污单位必须配备污水流量计、自动采样器或CODCr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等,对污水中CODCr的排放总量实施监测。同时着重介绍了CODCr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  相似文献   
23.
用金属涂层石墨管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金属Ta、W、V、Mo、La涂层石墨管对Sn测定灵敏度影响的基础上,选择能提高灵敏度一个数量级的涂La石墨管、在天然水中加入抗坏血酸和(NH_4)_2HPO_4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直接测定了ppb级含量的Sn。  相似文献   
24.
在铍的测定方法中,荧光法灵敏度较高,但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操作。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也很高,尤其当其与质谱联用时,但其操作复杂,费用昂贵,很难普及。相比之下,原子光谱法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潜在的抗干扰能力、高准确度,而在日常监测中被经常采用。但是,由于各种离子对铍的测定存在正、负干扰,故无法直接测定。一般需要对样品进行萃取——反萃取或共沉淀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5.
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浸出毒性的法规定义是,一种固体废物的代表性样品,用规定的浸出程序和测试方法,测定浸出液中污染物的浓度等于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控制标准,这种固体废物即具有浸出毒性.固体废物一般指固态、废液和多相废物.浸出毒性的监测项目不断增加,尤以有  相似文献   
26.
微量Pb、Cd的测定多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土壤、岩石中的Pb的测定,由于受到Al、Mg、Ca、Fe等共存元素的干扰,所以采用DDTC或双硫腙/MIBK萃取。也有的用APDC/MIBK、双硫腙/CCl_4萃取后,用0.02NHCl反萃取。在萃取时,要首先在8 NHCl介质中用异丙  相似文献   
27.
以三种树叶焚烧测定结果为例,分析了植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焚烧排放的二类浓度不同,含氯高时排放二类浓度也较高。二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分析二类污染物的农业面源情况,对于进一步有效控制和降低二类的排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土壤环境监测现存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壤环境监测现存问题与展望刘廷良滕恩江王晓慧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1土壤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如同水和空气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样,土壤系统也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污染物质直接地或通过有害废物、水和空气间接地向土壤系统排放,引起土壤...  相似文献   
29.
城市垃圾及其它有害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和有害废物焚烧处地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20年废物焚烧处理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我国现行水环境标准中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就目前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污染项目的筛选、测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今后环境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