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251.
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渤海三个典型海域6个站位柱状沉积物自然粒度下的有机碳(OC)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氧化还原环境(Eh^0,Es^0,Fe^3 /Fe^2 比值)因素对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影响,渤海自然粒度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0.39-0.86%之间,一般在表层-次表层含量变化较剧烈,在下层变化较缓,相关分析说明,在中层,一般沉积物的还原性相比表层有增强,氧化环境与还原环境共存,有机质被氧化,OC浓度变得趋于减小,Fe^3 /Fe^2 也趋于减小,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在下层,还原环境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大量OC不能被氧化,就被保存了下来,而Fe^3 /Fe^2 却明显减小,所以在下层OC-Fe^3 /Fe^2 呈较强的负相关;在表层又掺杂了生物化学与物理扰动等因素,使OC-Fe^3 /Fe^2 的相关性变得复杂,且不规律,表层-次表层OC主要取决于物质来源和物理搅动,变化较复杂;中,下层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矿化作用明显,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下层除C3区和A区外,有机碳含量也逐步降低。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受不同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进程与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共同影响,从C区的断面分布看,表层-次表层呈垂直叠层分布,主要是逐步垂直沉降沉积的结果。25cm以下呈水平推进式梯度分布,可能由于特殊的沉积事件如大洪水冲刷沉积而致。  相似文献   
252.
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压力与粒度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粉体颗粒的动能与射流压力成正比;再由Rittinger的“表面积假说”,得出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的压力与产品调和平均粒度倒数和给料调和平均粒度倒数之差成正比;并在不同压力和给料粒度下,用水射流对云母粉进行了超细粉碎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53.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254.
介绍一种先进的粒度测量仪器—库尔特计数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收尘性能评价等工作中,粉煤灰的粒径分布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因此,粒度测定也是一项常规的工作。以往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观测法、筛分法、光散射法,以及借助于重力沉降的移液管法、比重计法、沉积天平法等  相似文献   
255.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典型喀斯特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为贵州东部地区白云岩山地土壤提供地球化学新数据。结果表明:(1)三个剖面土壤p H值主要集中在7.50~8.00之间,呈碱性,为黑色、灰黑色土壤-棕壤-黄壤碱性石灰土,土壤质地为粉粘壤土。(2)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具有高度变异性,整体上表现为从表土层到底层逐渐减少。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剖面成土演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着重要影响。(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密度和p H值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2=0.62,0.21,n=32),与土壤有机氮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98,n=32);土壤有机碳与不同粒径组分相关性较弱,但相对而言与土壤黏粒相关性最大,成幂指数负相关(R~2=0.22)。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又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耦合,共同制约着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化。  相似文献   
256.
长江宜昌水文站流量、含沙量和悬移质粒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宜昌水文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基于长江上游河道特点,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宜昌站流量、含沙量与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复杂关系。通过对流量、含沙量多年年内变化的正相关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相应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流量与悬移质粒度复杂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明显的双值关系以及水流挟沙力的控制性影响。对水文数据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由于短时间尺度内长江上游流量没有阶段性变化,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相关性不是很好,丰水年不一定是丰沙年;悬移质粒度与流量变化基本上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57.
喀拉库里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整个湖区被中纬度西风带贯穿,湖水主要由冰川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重建西风气候和冰川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然而对于喀拉库里沉积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以喀拉库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其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其物源及输入方式。根据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及湖水等深线分布,表层沉积物可分为三种类型:第Ⅰ类以细砂粒为主,以高石英和低粘土为特征,分布在近湖岸;第Ⅲ类以分选良好的细粉砂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湖区;第Ⅱ类粗、细颗粒混杂,分选性差,位于Ⅰ、Ⅲ类沉积物过渡区域。喀拉库里沉积物的SiO_2含量同粒径呈正相关关系,粒径越大、含量越高;Al_2O_3、Fe_2O_3和K_2O则相反。结合河流泥沙和慕士塔格冰芯中粉尘颗粒的粒度分布及区域气候特征,初步认为深湖区分选良好的细粉砂可能主要来自西风携带的高空粉尘,而近岸细砂是岩石就地物理风化的产物。这些认识对于钻点的选取及沉积序列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8.
上海市冬季可吸入颗粒物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上海市区冬季(2005-01)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中,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普遍存在,还有较多的未燃尽油滴残留颗粒;矿物颗粒有不规则状矿物颗粒、较圆滑矿物颗粒和规则长条状颗粒,烟尘集合体有链状、蓬松状等形态;矿物颗粒在数量和等效体积上平均分别占75%和64%,烟尘集合体在数量和等效体积上平均分别占25%和36%,矿物颗粒较多说明上海市冬季受扬尘影响较重;上海市区PM10的粒径主要分布在较细的范围内,其数量-粒度分布和体积-粒度分布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白天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的数量分布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1~0.3、0.2~0.3 μm;晚上2种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的数量分布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3~0.5 μm、0.4~0.6 μm,呈现晚上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259.
胶州湾不同形态磷的沉积记录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浸取法,研究了胶州湾柱状沉积物不同粒级中磷的赋存形态,并探讨了影响磷含量与分布的因素和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在细、中和粗3个粒级的沉积物中,无机磷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则是无机磷的优势形态,有机磷只占较小的比例.粒度、有机碳(OC)、pH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是影响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除Ca-P外,其他形态的磷大都随着粒度的变细,含量逐渐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表明,胶州湾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主要包括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4种赋存形态,并且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随着粒度的变细,其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和水体中的磷酸盐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0.
开展了紧密型栅栏阻沙的野外观测实验,探讨栅栏对风沙流粒度组成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栅栏影响风沙流中大粒径沙粒含量降低,小颗粒含量增加;沙粒越过栅栏继续随气流运动的能力与其粒径相关,以0.1mm~0.075mm粒径穿越能力最强,随着粒径的增大或减小这种能力逐渐减弱;粒径1mm的沙粒则很难通过栅栏;沙粒沉积主要发生在在栅栏前端,以粒径0.1mm沙粒为主,占沉积沙土总量的80%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