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291.
1989年2月下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多卜勒声雷达研究组带着自行研制的HK-11型多卜勒声雷达在日本东京都大学潮岬风力实验场与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北京大学等一起参加了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的综合观测,取得了三天资料。为了资料的可靠性,HK-11型多卜勒声雷达和测风气球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HK-11的天线采用一般的三分量抛物面反射天线,而AR-400则采用先进的5×5阵  相似文献   
292.
采用Visual FoxPro 6.0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空气自动监测小时均值进行计算,快速得到全省空气质量日报和进行多种有关空气质量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源程序。  相似文献   
293.
湘江干流沉积物中铅和镉的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2011年连续5 a采集了湘江干流水体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铅、镉的含量,同时对霞湾港沉积物中铅、镉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分别对沉积物中铅、镉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水体沉积物中铅、镉的含量较高,其中松柏断面水体沉积物中的铅和镉最高;湘江霞湾港水体沉积物中镉以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湘江松柏断面的地积累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霞湾断面、马家河断面和昭山断面的地积累指数在时间上呈弱下降趋势,但松柏断面和霞湾断面沉积物中铅和镉的地积累指数较高,达到6级以上极强污染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湘江霞湾港沉积物中镉具有相对较高的生态风险指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94.
基于湖南省2015—2020年夏秋季的污染物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O3)污染的时空特征和生成敏感性。湖南省中部和北部的O3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发生在9月,午后O3峰值常与早高峰的NO2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采用转置EKMA曲线方法探究了O3在NO2维度和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的生成敏感性。在 NO2维度下,NO2控制区和NO2-VOCs过渡区的NO2质量浓度为7 ~ 13 μg/m3,NO2-VOCs过渡区和VOCs控制区的NO2质量浓度为15~17 μg/m3。在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当NO2质量浓度大于10 μg/m3时,VOCs反应活性越高,O3浓度越高。在高VOCs反应活性(30 ℃或以上)时,NO2浓度每降低1 μg/m3,各区域的O3质量浓度能降低约8 ~ 9 μg/m3。结合NO2 和VOCs反应活性2个维度,得出湖南省午后O3生成以 NO2控制区和NO2-VOCs 过渡区为主,在晴天干燥和高温条件下,减排NO2可有效降低O3浓度。转置EKMA曲线方法为缺少长期VOCs观测的区域提供了研究O3生成敏感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5.
在对环境噪声常规监测情况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对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