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有效控制,西北部人口非农化速度领先、东北部产业非农化较快、中南部土地非农化超前,阻碍了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4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水平,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等是影响产业、人口与土地协调非农化的重要因素。今后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性的提高将依赖于各要素非农化相互作用和地区平衡性的改善。东北部地区需着重推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西北部地区提高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中南部巩固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改善公共服务,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低效蔓延。  相似文献   
32.
该文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过去20年来,我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20年也是承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移的20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态超载和环境风险最高的国家,并且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丧失,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加快经济的绿色转型,中国有有利条件,如内需市场庞大、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等,但更多的是挑战,突出地体现在需克服三道难关:一是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自身对传统产业的旺盛需求还将持续10-15年,且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许多核心技术尚待突破,面临着传统产业锁定关;二是在传统能源行业的垄断性以及新兴产业的技术障碍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新兴绿色行业的国内市场培育非常缓慢,面临着内需疲软关;三是土地、水和矿产等要素价值被严重低估,环境损害游离于企业生产的成本-效益之外,面临着资源环境价格与价值扭曲关。面向未来,我国应立足国内需求来培育和壮大新兴绿色产业,继而再谋求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竞争优势。为此,我国需要重点从四个方面构建有利的政策措施:①完善促进传统产业淘汰/升级的倒逼机制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的经济发展考核体系;②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兴就业的紧密结合;③采取"技术创新—形成专利—建立标准—引导市场"模式谋求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力;④在全社会着力构建绿色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3.
正并将带动区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以及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14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旳《静宁县葫芦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规划》评审会由甘肃省静宁县人民政府举办,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4.
张先来 《安全》2010,31(9):47-4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不少未经规划、土地管理等政府部门许可建设的违法违章建筑,主要用于商场、市场、餐饮、洗浴、住宿、生产加工、娱乐等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5.
发改委:中国近400个城市缺水约200城市严重缺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3月29日下午举行新闻吹风会,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表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表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6.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年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对策思路:坚持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针,缓解地域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化,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跨区域城市协调机制,破解恶性竞争与产业同构困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新老"二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7.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00-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等层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指数逐步提高,呈线性增长趋势,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②生态环境指数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指数表现出多样化的等级类型,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逐步增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步走向适应与协调。  相似文献   
38.
曹勇 《绿色视野》2009,(12):31-34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中组部举办的第五期现代城市领导者专题研究班学习期间,通过对香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主体功能区规划、耕地保护等重大举措,做到规划超前、建设慎重、管理精细,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9.
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面临的城市化滞后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在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中予以破除。而城镇化的滞后将给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带来诸多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等。文章特别阐明通过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加快人口城镇化的步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0.
本文的分析将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正在到来。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伴随着高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吸纳了绝大多数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和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只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停止,总有一天,剩余劳动力会被经济增长带来的非农就业机会所“汲干”,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供求平衡状态转化,这时,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