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和保证,而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则是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基础和手段.通过对中国环境应急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使用情况的阐述,同时结合三个实际案例,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对现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技术分级、重视应急监测期间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工作、加强监测人员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2.
构建经济与环境公共服务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各省市2007~2014年经济与环境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两个分系统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格局分为5个阶段,其中以2011年格局变化最为明显;从时间维度看,两个分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可分为"U型"、"倒U型"、"W型"3种;从空间维度看,按照耦合协调度值大小可以将11个省市分为三个梯队,而三个梯队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第一梯队远高于第二三梯队。且梯队内部差异也呈现非均衡性,第一梯队地区之间的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而第二三梯队地区之间的内部差异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3.
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9年和2020年夏季6~8月分别对郑州市城区中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监测,探究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重点利用比值分析,PMF受体模型和条件概率函数(CPF)模型对比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夏季ρ(VOCs)平均值分别为65.7 μg·m-3和71.0μg·m-3.2019年烷烃占比逐月变化幅度不大,占比在55%左右,芳香烃整体呈上升趋势,烯烃呈下降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65.5%,主要物种依次为异戊烷、乙烷、丙烷、甲苯、正丁烷和间/对-二甲苯等.2020年烷烃和烯烃占比呈逐月升高趋势,芳香烃呈逐月降低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71.1%,主要物种依次为乙烷、乙烯、丙烷、异戊烷、正丁烷、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2019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24.9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率逐月升高,烯烃逐月降低;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甲苯和乙烯等.2020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43.6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逐月降低,烯烃逐月升高;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甲苯和间-乙基甲苯等.PMF和CPF模型解析表明,2019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是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36.7%和25.1%,其对OFP贡献也较大,分别为39.9%和23.3%,需重点关注西南部区域.2020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仍为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24.9%和22.5%;对OFP贡献较大的为溶剂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3.6%和22.9%,需重点关注北部和南部区域.因此,今后应重点关注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气挥发源的排放,尤其监测点位的西南部、北部和东南部区域污染源.  相似文献   
34.
综合考虑植被、温度和降水的四川省月尺度伏旱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四川农业大省的重要性、伏旱监测的必要性、复杂地貌背景区实测气象站点的有限性以及多云雾天气下高频伏旱遥感监测的困难性,综合降水(TRM)、植被(VCI)和地表热力状况(TCI)在旱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体现,构建基于三者加权的伏旱遥感监测模型,并完成了2000—2015年7—8月四川省月尺度伏旱监测,从伏旱多年平均状态、演变趋势、频率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月尺度伏旱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SDCI(归一化旱情综合指数)=0.25×VCI+0.5×TRM+0.25×TCI模型是最适用于四川省的月尺度伏旱监测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在伏旱监测过程中考虑并突出降水的重要性。2)四川省7月平均旱情强度较强,8月旱情强度整体上有所减弱;各地貌类型区7、8月旱情强度则表现为川东盆地旱情强度最强,高原与盆地过渡区次之,川西高原最弱。3)四川省整体上7月伏旱呈减缓变化,8月旱情呈加重变化。川东盆地7月伏旱以加重变化为主,8月则为减缓变化;高原与盆地过渡区及川西高原7月伏旱以减缓变化为主,8月多表现为加重变化。4)四川省不同地貌背景区伏旱频率分布特征表现为川东盆地历年旱情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高原与盆地过渡区、川西高原。川东盆地和高原与盆地过渡区以中度干旱较为频发,川西高原则多为轻度干旱。  相似文献   
35.
针对苯胺泄露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荧光检测)、便携式气相色谱一质谱法、速测管法等5种方法测定苯胺,对这5种方法的分析时间、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效能进行比较,并比对其测定结果.试验表明,5种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实际应用中选择方法时需考虑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作为担负重污染预警应急和大气污染防控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正逐步成为环保部门核心业务之一。基于近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开展现状,针对预报工作中遇到的人员短缺、能力建设进度缓慢、预报资料匮乏等现实问题,从政策制度和预报技术2方面分析原因,提出需要从制度建设着手,通过建立健全预报工作保障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完善地区预报能力建设和预报水平,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省、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便携式光度计测定水中活性氯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便携光度测定法同实验室测定方法具有等效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表明,显色剂于4℃下保存应不超过7d;对于标准曲线测定时碘酸钾的反应时间,应由1min更改为30min。  相似文献   
38.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环境保护法》实施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确立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中的综合法地位,宣示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构建统一监管体制和多元共治机制,强化环境执法司法手段,在总结三十多年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实践基础上体现了“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八年来《环境保护法》整体实施成效显著,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奠定了良好法治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得到有效贯彻,生态环境统一监管体制基本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以多措并举的生态环境执法机制为基础,行政执法措施收效明显,执法改革不断探索创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制度得到良好执行;随着环境司法专门化专业化体系基本建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顺利,传统诉讼制度有效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环境保护法》司法适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施行至今,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环境保护法》存在立法理念、立法思路、法律制度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39.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温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三维水温数学模型,对2007年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及部分库首江段的水温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计算区域的特点,模型采用贴体网格系统,并充分考虑水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入流、出流等因素,利用实测资料率定相关参数后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香溪河库湾属于季节性水温分层型水体,分层期会有温跃层的出现;但在水平方向上水温差异较小,全年水温在111~2914℃变化。(2)库区干流由于水体紊动作用强,模拟时段2007年全年没有发生水温分层现象。(3)库湾在水温分层期间,表层的水温普遍高于干流,底层局部水温则低于干流,香溪河口存在水平及立面环流与潜流现象,呈现极为复杂的三维流动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2020年1月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为研究该情景下PM2.5组分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1月1日~2月13日利用在线观测仪器对郑州、安阳和新乡市进行连续观测.根据春节假期和疫情爆发,将研究时期分为春节前(1月1~23日)、春节疫情期(1月24~31日)和节后疫情期(2月1~13日).受疫情和有利的气象条件影响,节后疫情期间郑州、安阳和新乡市除O3外其它污染物浓度较春节前均明显下降,其中NO2和PM2.5的降幅分别为65%、52%、72%和51%、55%、54%,但是污染物浓度仍较高,表明未来河南省冬季大气污染的较大幅度改善面临巨大挑战.从颗粒物组分来看,二次无机盐和有机物是观测期间PM2.5的主要组分.春节疫情期3个城市受烟花爆竹的影响较小,并且硝酸根和扬尘的贡献相比春节前轻微下降.节后疫情期间郑州、安阳和新乡市PM2.5中硝酸根浓度和占比显著下降,占比降幅为10.6%、4.1%和4%;硫酸根和有机物的占比上升,其中二次有机碳的贡献增大.以郑州市为例分析硝酸盐生成,相比春节前,节后疫情期间不同污染时段硝酸根的占比均下降,但硝酸根仍是污染时段PM2.5中占比最高的组分.日变化特征表明节后疫情期间大气中O3浓度和湿度的增高可能促进了NO2的转化,因此下一步应采取PM2.5和O3的协同管控,重视NO2和VOCs的协同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