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文章研究了活动态的提取条件和极谱测定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了多个沉灰渣样品中活动态的含量。  相似文献   
32.
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化学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是一个典型性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富集机制、毒性和生物效应与其赋存化学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对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Tl化学形态分布、演化特征和化学形态分析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和评述,并对Tl化学形态分析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质量浓度(HC5), 分析比较对于不同生物类别的毒性敏感性差异及其特征,并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量浓度,评价了北江污染突发事件对不同生物类别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这可能与各物种的组别多样性有关,耐受范围越大,表示随着质量浓度增加,风险增大的趋势越缓慢.对不同物种的HC5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HC5越小,对该物种的生态风险越大,其中藻类对最敏感,其HC5为113 μg/L.从总体上看,对淡水生物系统的HC5为210μg/L.不同质量浓度值得出的潜在影响比例(PAF)的大小,反映对不同类别生物的损害程度.在100 μg/L以下,全部物种的PAF值几乎为0;在质量浓度达100μg/L时,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开始受到影响;在质量浓度达1 000μg/L时,超过99%的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受到影响,全部物种有96%受到影响.对2010年北江某突发性污染事件中高质量浓度集中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该污染河段的生态风险极低,PAF接近于0.  相似文献   
34.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环境因素对硫酸盐还原菌除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探讨pH、温度以及初始浓度对硫酸盐还原菌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株耐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反应适宜pH为6.0,该pH环境下3个菌株的去除率分别为96.71%、97%和96.23%;最适温度在28~32℃范围内,此条件下3株菌株对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3.11%、91.84%和92.83%;初始低浓度对菌株除效果影响较小,3株菌株除率均达到99.4%以上。对反应过程中的pH、温度以及初始浓度进行调节,对于改善硫酸盐还原菌去除污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和非破坏性分析土壤中锑和等8种主要关注的重金属含量的X射线荧光法,可在很短的时间(约1h)内完成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该方法分析了ESS系列4个标准样品和8个实际样品,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贵州省某典型矿区周围耕地土壤、农作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经检测耕地土壤中含量,矿渣和废矿堆放点、采矿点矿山周围及外围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05、52.4、92.3、68.2、7.00,全部为重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39.
贵州遵义松林Ni-Mo矿区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Ni-Mo矿化带中的典型矿区之一,对由其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本研究以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土壤中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矿区耕地土壤中平均含量为1.84mg/kg,明显高于贵州土壤表层元素背景值,初步认为矿区黑色页岩、Ni-Mo矿体、开采暴露于地表的尾矿及围岩碎石为矿区耕地土壤的来源。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对耕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已遭受污染,其污染程度评价等级可达中度-重污染;部分样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显示该区耕地土壤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40.
云浮黄铁矿废渣中铊的模拟淋滤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模拟广东地区酸雨的几种要素,分别对粤西云黄铁硫酸厂两种类型、两种粒径的废渣进行淋滤试验,考察废渣中的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粒径0.5-0.25mm的炉底渣和沉灰渣分别在PH.11和PH4.02的硫酸介质中,的释放率最高。的释放率,滤出液的PH值与淋滤介质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