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铁路噪声对沿线居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虹  吴小萍  高清平 《灾害学》2003,18(4):85-88
铁路噪声扰民是铁路对居民生活环境不利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大量实地调查和监测结果,应用铁路环境噪声声级计权人口分析评价了铁路对沿线居民的实际影响,并给出了评价示例。  相似文献   
42.
牡丹江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牡丹江市海浪河水质污染,造成水栉霉大量繁衍,影响了牡丹江市西水源正常供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控制、消除水栉霉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全流域徒步沿河调查、采样分析、统计,计算出水栉霉生物总量.统计表明海浪河从河夹水坝至入牡丹江河口,水栉霉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控制有机污染是抑制水栉霉大量繁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运用RS/GIS(遥感)技术、GPS技术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4.
几种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在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采取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对应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快速检测法(纸片法)、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作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快速检测法(纸片法)、酶底物法有较准确、快速等方法特性,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广西大厂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Sb、As的迁移转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广西大厂多金属矿区为例,选择了3个典型矿渣堆,对其中的土壤和植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与植物样品中Sb、As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样品进行水溶态浸提实验.结果表明,矿山活动作为环境中Sb、As的一个重要来源,已经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形成威胁.土壤pH值对Sb、As的活动性具有很大影响,pH值越高,土壤中Sb、As的活动性越高.相比之下,Sb比As的活动性更强.Sb、As在矿区土壤-植物体系的分布特征表明,蜈蚣草对Sb、As均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其吸收能力均表现为:根叶茎,但Sb从植物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的能力较As弱.  相似文献   
46.
交变负荷调控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SBR反应器并以进料负荷交替变化为调控方法,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形成过程及形态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其它因素固定的情况下,采取进料COD 400、800、1 200 mg/L[即进料负荷0.96、1.92和3.84 kg/(m3.d)]交替运行时,可以在SBR反应器中快速有效地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达到稳定运行的反应器中MLSS和SVI分别为20~22 g/L和14~16mL/g.完全颗粒化时平均粒径为613.6μm.颗粒表层微生物相主要是球菌,颗粒内层以球菌和杆菌为主.成熟颗粒COD去除效率在95%以上,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7%.FISH法的分析表明,AOB基本分布在好氧颗粒污泥的表层,NOB除了分布于好氧颗粒污泥的表层外,在内层也有少量NOB.  相似文献   
47.
沂蒙山区农户生计变迁及其住宅形态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山东省沂水县3个村(核桃园、高桥、唐家庄子)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比分析法,剖析沂蒙山区农户生计变迁与其住宅形态功能转型的关系,为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新村建设提供决策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前,研究区农户以农业生计为主,修建“平房+庭院”形态住宅,利用庭院种植蔬菜;2)改革开放后,农户生计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禽畜养殖成为农户重要的生计来源,农户在住宅内搭建猪圈养猪,在庭院内饲养家禽。高桥农户就地发展非农经济,修建两层楼房,将一层的空间用于非农经营;3)21世纪以来,农户生计进一步非农化和分化。核桃园农户以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将庭院硬化晾晒粮食,改造猪圈为储物间储存粮食和农机具;高桥农户为了扩大非农经营空间修(改)建三层楼房,将一二层用于非农经营;唐家庄子农户到县城非农就业,为改善居住环境修建两层楼房,住宅中用于生产的空间消失。可见:农村住宅形态和功能转型是与农户生计方式变迁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新村建设模式应充分考虑农户生计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