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2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837篇
安全科学   1943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1125篇
综合类   5280篇
基础理论   649篇
污染及防治   606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488篇
灾害及防治   45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1233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林锦屏  周鸿 《环境教育》2006,(11):41-43
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公众的环境教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它是形成文明社会的公众教育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3.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44.
45.
46.
奚旺  袁钰 《环境保护》2020,48(5):18-23
近年来,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大,为应对气候变化,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以期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提升本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东盟国家与中国均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为加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测算了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分析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机制,梳理了东盟国家2030年的减排目标及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7.
48.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49.
生物炭作为1种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并回收水体中的磷,由此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吸附磷酸盐及磷素回收研究现状,主要总结了控制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的4种主要机制,阐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除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目前应用研究的方向并提出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0.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泥石流灾害,灾损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是灾区产业重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灾损土地禀赋、灾害特征、土地需求,采取多因素耦合和关键因子限制分析法,探讨灾害胁迫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与生态修复之间的互馈作用,结果表明:(1)流域新增土地供给源主要为泥石流灾损土地,土地资源化利用受灾害、聚落和产业结构控制;(2)灾损土地根据成因划分为沟口堆积型、沟道冲淤型以及岸坡侵蚀型,三者的肥力、安全性及交通条件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基于“因灾分区、耕地优先、产业共建、美居造景”的原则,建立了灾损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并选取杨家沟进行验证,沟域灾损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林地、产业林地及优质耕地,分别占比28.5%、56.3%、15.2%,生态修复措施主要为提高土地安全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和增强水保功能。该研究建立的震区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模式可有力协调人地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和提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