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汽车鸣笛是造成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些年,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实行了更换低声级汽车喇叭和部分干道禁止鸣笛的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国内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道路条件、交通管理等原因,还不宜全面推广城区禁止汽车鸣笛的办法;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也不宜将所有的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航空用继电器的失效机理。方法通过对电磁继电器进行振动与工作载荷单独施加以及二者综合加载情况下的试验方法及性能退化行为研究,实时监测继电器内部触点间接触电阻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条件下触点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相比较工作载荷单独施加而言,振动应力的加入使得继电器的寿命大幅度降低,并使得触点表面呈现"雪花"一般的形貌。结论振动环境导致了触点之间电弧的变化,以及触点表面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和接触超程等,并通过燃弧时间和超程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3.
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结合草地生物量调查资料、对应时段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3年不同时期我国草地生物量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末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增加或基本持平;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大面积范围内草地生物量降低,热性草丛、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下降幅度分别为10.86%、4.96%、4.86%、3.49%;90年代末期后,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上升到80年代的水平,南方草地生物量略有上升;1982-2003年草原区平均气温上升0.6~1.5℃,降雨量减少23.3%,草地生物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有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44.
从活性污泥的絮凝特点、有机物与 NH 4-N 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等方面探讨前处理残余铝对曝气池活性污泥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进水Al3 浓度的不断增加,污泥瞬时沉降速度明显增加,而对污泥沉降比影响不大.Al3 对COD去除率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对废水中 NH 4-N 氧化过程的影响却非常明显,随着活性污泥中Al3 的逐渐增加, NH 4-N 去除率出现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NH 4-N 去除率下降的趋势与Al3 对微生物细胞膜电解质透性的影响规律呈负相关关系,说明Al3 对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的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5.
硝基苯、苯胺在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中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R2=0.983~0.997,R2=0.963~0.991(P<0.01,n=5),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吸附过程与有机质含量和结构有关.硝基苯和苯胺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腐殖酸、易氧化有机质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对硝基苯和苯胺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脂类化合物表现为与硝基苯、苯胺竞争土壤有机质结构中的吸附位点,去除脂类化合物后残余物的吸附量增大;矿物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是次要的,吸附容量仅为2.31mg·kg-1和3.63mg·kg-1.硝基苯和苯胺的Koc值分别按如下顺序增加:碱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苯/甲醇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苯/甲醇提取残余物<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碱提取残余物.  相似文献   
46.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种操作因素对菌株Enterobacter sp.CV-v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碳源中,葡萄糖对脱色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而供试氮源中,酵母粉对脱色的促进效果最优;同时,供试金属离子中,锰离子对脱色的促进效果最优.在p H=3.0~10.0、温度20~50℃之间时,菌株CV-v对孔雀石绿的12 h脱色率在90%以上.此外,该菌株可在6 h内完全脱色浓度低于500 mg·L-1的孔雀石绿.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动力学数据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最好(R2=0.9755).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锰过氧化物酶和孔雀石绿还原酶可能与菌株CV-v降解孔雀石绿相关.此外,代谢产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V-v降解孔雀石绿的主要产物为二甲氨基二苯甲酮和4-羟基-N,N-二甲基苯铵.  相似文献   
47.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能够驱动基因在特定的时期和部位表达,克服组成型启动子启动的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非特异、持续、高效表达所造成的浪费,是基因工程技术最重要元件之一.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水稻基因组中克隆了幼穗分化特异表达基因RFL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 001 bp的启动子序列,命名为pRFL.生物信息分析显示,该片段含有36个转录起始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和多个启动子增强子区顺式作用元件CAAT-box,以及多个光反应调控元件和植物激素响应元件等.将其与GUS基因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水稻"日本晴",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转基因水稻植株叶片、茎均无GUS显色,花序及发育中的小花有较强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幼穗GUS基因转录活性,显示pRFL驱动的GUS基因表达量比actin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表达量高2.9倍.上述结果初步证明了pRFL为幼穗分化特异性启动子.  相似文献   
48.
基于煤岩介质的动力扰动载荷理论,对动力扰动诱发深埋巷道帮部煤体冲击矿压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了深埋巷道围岩,尤其是帮部煤体对动力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扰动载荷增加,巷道围岩速度、应力和位移均产生了急剧变化,两帮煤体发生严重拉伸破坏,塑性分布区明显扩大。始终维持极限平衡状态的深埋巷道帮部煤体在动载反复扰动下容易产生超高应力集中,帮壁煤体发生破坏,形成应力转移,导致深部煤体由三向应力状态迅速转化为双向或单向应力状态。同时,动载产生的强烈振动改变了顶底板对煤层的约束条件,降低了摩擦阻力,诱发深埋巷道帮部煤体冲击矿压。根据现场统计,大安山矿+550 m西二褶曲轴10下槽回风顺槽动力扰动诱发的冲击矿压为35次,约占冲击显现总数的93.3%。  相似文献   
49.
从浙江温州分离筛选到1株甲基橙高效脱色菌株CV-v,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Enterobacter sp.属.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5.0~9.0之间时,培养48h以后,该菌株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均在80%以上;脱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40℃之间;所测碳源中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氮源中的牛肉膏和酵母粉对脱色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且Ca2+和Mg2+也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此外,当接种量达到7%(V:V)以后,48h的脱色率即可达近100%.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甲基橙脱色的最优操作条件为:pH 8.0,葡萄糖1.7g/L,酵母粉3.0g/L,氯化镁3.0mmol/L及培养温度35.9℃.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在10h内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88.0%.总体而言,该菌株在偶氮染料脱色中的应用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50.
以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玉米(Zea mays L.)的拔节期、抽雄期和乳熟期采集根际土,并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变化,为白浆土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随生长时期推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抽雄期细菌群落的AWCD值分别比拔节期和乳熟期高26.44%和53.37%(P0.05),但真菌群落的AWCD值无显著变化(P0.05)。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AWCD值一致,仅抽雄期细菌群落的McIntosh指数与拔节期和乳熟期差异显著(P0.05)。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糖类和氨基酸类,而真菌群落相对利用率最高的碳源为羧酸类和糖类。生长时期没有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同一碳源的相对利用率;但抽雄期真菌群落对胺类和其他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显著高于拔节期和乳熟期(P0.05),对羧酸类的相对利用率显著低于拔节期(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拔节和乳熟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代谢特征相似,而与抽雄期明显不同,真菌群落的分析结果与细菌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