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9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910篇
安全科学   609篇
废物处理   191篇
环保管理   432篇
综合类   3460篇
基础理论   405篇
污染及防治   470篇
评价与监测   264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将大型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应用于支流河口,可以有效减轻干流污染物负荷。研究了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河口湿地的营养盐迁移转化特征。利用2012年5—7月的采样监测数据分析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表层水和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为表层水小于间隙水,而硝氮和亚硝氮浓度为表层水高于间隙水;氨氮、硝氮以及亚硝氮浓度随空间的变化趋势均体现为支流河入口处浓度较高,湿地中部及出口处浓度明显降低。水体氨氮浓度表现出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氮和亚硝氮浓度呈现波动。七星湿地3个月内的氨氮总去除量为1.99 t。  相似文献   
42.
主成分分析法在窖水水质变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北黄土地区集雨窖水水中的DO、浊度、NH3-N、高锰酸盐指数、TP、UV254、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8个水质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UV254、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影响窖水水质的主要因素。雨水进入水窖后,会使窖水水质变差,随着时间的增长,窖水水质会逐渐变好,分析结果与实际检测情况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地区集雨窖水水质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3.
分子筛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环境污染处理等领域,其蜂窝状构型在选择性还原NOx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蜂窝状整体式分子筛催化剂制备的2种方式:固载化和自成型。对固载化法进行分类介绍,对不同固载方法制备的整体式催化剂的分子筛负载量进行对比,综述了载体种类、预处理方法和粘合剂的选择对固载化法制备整体式催化剂的影响,说明了固载化催化剂在应用上的优势及不足;阐述了自成型法制备蜂窝状整体式分子筛催化剂的优势,详细叙述了粘合剂的选择和用量、水含量、分子筛粒径分布、挤出成型过程和干燥过程对自成型蜂窝状整体式分子筛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为整体式蜂窝状分子筛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4.
在超临界条件下,管式反应器中超临界水的各种参数是很难获得的。本文在管式反应器中,以空气作为氧化剂,以实际化工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开发设计了一套大型中试超临界水氧化(SCWO)系统,并将所有的反应过程都控制在623.2~793.2K和24MPa的条件下,对此套连续化SCWO中试设备对实际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COD的去除率明显升高;通过比较进、出水组分的GC-MS图谱可以看出,原水中存在15种主要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胺类等,但在出水中仅发现一种有机污染物存在,且其浓度也仅仅约为初始浓度的10%。此外,还对整个SCWO系统的能量衡算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能量自平衡的曲面图,结果显示当化工废水的COD浓度在183~437g/L且流速控制在20.83~104.17kg/h的条件下,整个系统即能达到自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5.
热海地热田是腾冲水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广泛分布各种沸泉、热泉、温泉、喷气孔、喷气地面和泉华。本文对腾冲热海13个热泉的水化学组分进行R型聚类分析,并将聚类结果分为A、B两大类:A类包括Cl、K、Na、Li、Rb、B、Cs、F、SiO2和As,它们是热海温泉群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其中Cl、B和As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作用,Li、Na、K、Rb、Cs和SiO2主要来源于地热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F的来源与岩浆脱气和水-岩相互作用都有关;B类包括Ca、Mg、Sr和SO2-4,主要来源于浅层冷水的混合。此外,结合热海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大滚锅、老滚锅、鼓鸣泉、眼睛泉、怀胎井、无名泉3及两个酸性泉(珍珠泉和地热体验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热海地热系统热泉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6.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开发,对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重庆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通过2009年1月和2009年7月对重庆市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进行野外监测、取样和室内分析,发现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水化学性质相近,pH呈中性,水温30℃~50℃,电导率为1 320 μs/cm~3 250 μs/cm,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热储中-低温地下热水。温泉水的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阴离子为SO42-和HCO3-,除青木关温泉外,SO42-和Ca2+、Mg2+随时空变化较小,体现了碳酸盐岩中石膏与地下热水的水-岩作用对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热水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饱和与不饱和的临界状态,没有明显钙华沉积的现象;Na-K-Mg-Ca图解显示各个季节地下热水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均没有达到水岩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7.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进行模拟烟气脱除NO实验,通过改变乙炔体积分数和烟气水蒸汽含量研究添加乙炔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添加乙炔强化了NO氧化作用,随着乙炔体积分数的提高,NO脱除率逐渐增加.在NO/N2/O2/C2H2/H2O体系中,水的电负性和离解反应消耗大量高能电子,降低了活性自由基的生成,NO脱除速率随之减慢;能量密度低于400 J·L-1时,相对湿度(RH)为0的情况下脱出效果最好.但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H2O不会影响最终的NO脱除率;H2O的添加可以产生更多的·OH自由基,促进NO2向HNO3转化,使出口NO2浓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8.
基于物元分析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贵州省为例,在阐述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对贵州省2007—2010年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都为"可承载",整体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可承载"水平并不稳定,不完全符合No2的标准."可承载"水平不稳定.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提升因子是地表产流率、输沙模数、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等8个,而单位面积地表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城镇化率等9个成为制约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提升的因子.贵州省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下游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环境建设.因此,应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措施,经济发达地区反哺经济落后地区,形成联动的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生态承载力的机制.为促进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并为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有毒有害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危害,同时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介绍了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详述了辽河流域受到的多环芳烃类、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的污染情况。通过典型有毒有害物来源的初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辽河流域具有工业源、城镇市政污水排放及农业面源混合型污染特征。为了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有毒有害物污染防治决策,依据辽河流域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和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0.
采用账户核算方式框算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2001-2010年间云南省的水足迹,重点分析了水足迹规模、强度和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省水足迹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其中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大,平均为82%和10%,工业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小,仅为5%左右;总水足迹强度和农业及工业水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11.5%,5.5%和11.1%;尽管用水效率有所改善但与经济发展仍未脱钩,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并未改变。据此建议云南省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持续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着重优化用水结构,降低农业水足迹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