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3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865篇
安全科学   560篇
废物处理   151篇
环保管理   416篇
综合类   3212篇
基础理论   478篇
污染及防治   334篇
评价与监测   291篇
社会与环境   131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在用铁盐对厌氧段富磷上清液进行化学磷沉淀以实现磷的回收和达标排放的SBR系统中,为了减少铁盐化学除磷残余物可能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选择Fe:P、混凝搅拌强度、絮凝搅拌强度、搅拌时间等为自变量,残余铁离子为响应值,研究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期优化化学除磷条件.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得到1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得出最佳除磷条件:Fe:P比为1.40:1,搅拌强度为275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0s,絮凝搅拌强度为60r/min,絮凝时间为18min,沉淀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化学混凝后残余铁离子浓度为0.37mg/L,化学除磷率大于97.66%.  相似文献   
43.
介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建立饮用水化学候选污染物清单(contaminant candidate list,CCL)的总体情况。通过第3次化学候选污染物清单的建立过程,详细介绍了CCL3的建立程序和技术内容,对化学候选污染物结合健康危害和暴露程度的筛选方法和分步实施筛选的程序进行了说明,对我国确定管制化学物质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4.
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揭示水域环境演变机制及评价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经常会遇到不同评估方法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甚至矛盾的问题。文章选取了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解释了造成不同风险评估指数之间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对基于酸可挥发性硫和同步可提取金属之间关系的这类较新的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还对吸附、沉淀、配合和氧化还原等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与水体间迁移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以及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5.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机离子中二次离子NO3-、SO42-、NH4+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9.2%、21.6%、20.5%;有车日期间,OC/EC的平均比值为2.64,而无车日OC/EC比值为1.95,表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二次有机碳的转化;PM2.5中Pb、Cs、Ni、Cu、Zn、Cr、As富集因子大,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Pb、Cu和Zn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无车日质量浓度分别下降3.7%、16.3%和19.4%。机动车对PM2.5中的二次离子(NO3-、SO42-、NH4+)、碳组分和重金属(Pb、Cu、Zn)均有较大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机动车排放源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贡献量达25.8%。  相似文献   
46.
在水的CODcr测定中,将30 ml回流量确定为常规检测回流量,可节省浓硫酸和硫酸银用量50%;将消解回流时间从120 min缩短为30 min,已满足对地表水和各类废水中CODcr的准确测定,可节省水电费用75%以上,含氯水样中Cl-的掩蔽研究表明:按国标法用10倍Cl-重量的HgSO4 掩蔽Cl-,加标(CODcr =100 mg/L)回收率为110%~120%左右,用30~40倍Cl -重量的HgSO4 掩蔽Cl-,加标回收率为100%左右,对HgSO4 掩蔽Cl-的条件和机理作了适当探讨.另外,采用加入H2 SO4-后加入HgSO4 的方法可减少HgSO4 的耗用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47.
COD和TOC均是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选取含氯有机化工废水和含氯有机无机混合化工废水2种废水,通过准确测定水样的COD与TOC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判定高氯废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建立COD对TOC的转换方程.数据表明,样本水样的TOC与COD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TOC与CO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证明采用TOC值对COD进行转换是可行的.定量关系验证结果表明,TOC对COD的转换系数是可以准确测定的,确定转换系数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海藻酸钠废水,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投加处理方法去除水中COD的可行性及混凝剂投药量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1%氯酸钠11%的聚铁溶液作混凝剂对水中COD的去除有明显效果,当原水COD含量为60mg/L~70mg/L时,投加30mg/L即可使出水COD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对水中磷酸盐和总磷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降水过程中汞浓度变化规律,采集了上海市区2009年7月6日一次连续降水过程中的分时段12个雨水样品,利用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了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分析结果显示,降水过程各时段雨水样品的总汞浓度变化范围为0.26~0.53 μg·L-1之间,其中溶解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67.9%~96.8%;总汞浓度和颗粒态汞浓度的总体变化规律较一致,降水事件的前30分钟内浓度较高,之后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溶解态汞浓度从降水事件开始由高到低逐渐变化,最终也趋于稳定.通过清除比计算云下冲刷过程对雨水中总汞浓度的贡献,发现云下冲刷的贡献大于40.9%.  相似文献   
50.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分别讨论了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影响,优化了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的去除率影响极为显著;在H2O2投加量为180μL/L、Fe SO4投加量为260mg/L、p H为5.00,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分别为95.61%和64.06%,此时溶液中残留的总氰和易释放氰浓度分别为0.450 mg/L和0.235 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