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7篇
综合类   636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案情回放坐落在中国西南的大凉山区于2001年春天在雷波县境内成立了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那里森林形态复杂,水资源丰富,生长着茂密鲜嫩的竹林,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长期不懈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大熊猫是国家的珍贵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42.
以位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阐述了火电厂生态环境评价中对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的保护方法,以供类似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借鉴。  相似文献   
43.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汶川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该区域分布的大量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本文在对受灾省份自然保护区损失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灾区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分析比较震前和震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地震造成的自然保护区损失情况,分析了面临的生态风险,并相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浅谈生态旅游的利弊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在带来可观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基于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生态旅游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5.
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为了分析保护区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保护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的监测,并利用1998年和2004年的TM影像图对比分析了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各项旅游活动的开展,破坏了保护区的植被,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遗鸥的生存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恢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7.
日前,为使国家级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临泽县在甘肃首个国家级生态村平川镇芦湾村开设了环保知识大课堂,县环保局生态专业技术人员,主讲了农村饮用水源、大气环境保护及垃圾无害处置等方面的环保知识,200多位村民及乡镇干部成为环保大课堂的首批学员.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现有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伦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采用强制式和完全参与合作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9.
50.
黄震方 《绿叶》2012,(7):81-86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强调以自然为基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维持当地人的福利,是负责任的、可持续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在中国的泛化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应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发,建立健全法规,加强旅游地管理,进行科学规划,重视社区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才能保障生态旅游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