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今年年初,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针对现在大学生食不完"盘中餐"的浪费现象,河北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学生组织了一场为期3天的不做剩男剩女的"光盘行动"。这次行动的发起人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部  相似文献   
422.
张汉澍 《环境教育》2015,(Z1):38-41
<正>"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句著名格言。身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十字路口,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抉择。过去10年,有关转基因种植产业化的争论从没有平息过,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年的争论有这一两年来得彻底和深入。挺转派:转基因能解决粮食问题"每年中国出口欧洲和日本的大米中都有因被  相似文献   
423.
粮食安全关系到西藏农牧民的生计与社会稳定.为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以西藏自治区7个地级行政区为生产单元,采用2010-2019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迪氏指数法定量分析10年来各行政区粮食产量变化差异,探讨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西藏粮食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增幅达15.9%;(2)日喀则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产区,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为42.2%;(3)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突出了青稞的重要位置,增加了青稞的播种面积,青稞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76.6%;(4)从全区来看,对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是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因此,近年来西藏主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扩大种植面积获得了增产,而在未来可积极开展复种措施、提高耕地利用系数(如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区域)以及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如改良品种、推行测土配方、提高农业机械化率等措施来提高作物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图2表3参14)  相似文献   
424.
东南亚既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枢纽。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研究全球最大粮食消费国、进口国以及世界稻米最重要主产区和出口区之间的粮食生产和贸易发展态势,对中国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改善地缘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FAO数据库中国-东盟各成员国1961-2013年粮食生产与贸易数据,利用集中化指数与回归分析法,定量揭示中国-东盟粮食生产与贸易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从粮食生产来看,50多年来自贸区粮食总产增长4.06倍,至2013年底总产达到8.09×108 t;就粮食贸易而言,1961-2013年自贸区贸易量增长3.19倍,其中粮食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2.95%,粮食出口量增长2.40倍,粮食进口总体大于粮食出口,受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调整的影响,自贸区各个子区粮食贸易日趋均匀化。2)从空间格局来看,自贸区主要粮食生产国集中在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其中中国的玉米、水稻比重占明显优势;中国的粮食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其贸易重心开始转向东南亚。3)自贸区的粮食生产与粮食进出口量关系密切,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国别差异明显。其中,中国粮食出口量受国内粮食生产与需求影响较大,是自贸区粮食贸易变动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425.
区域水-能源-粮食绿色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角度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Meta-SSBM和Meta-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区)水-能源-粮食绿色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技术差距无效率而导致的在共同前沿和...  相似文献   
426.
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其水资源匮乏使区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研究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能源、粮食与水资源之间协调发展状况,本研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为核心,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典型案例地榆林市及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从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榆林市各区县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整体较高且近年来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北高南低”格局且近年来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从榆阳区层面来看,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中度协调向优质协调发展态势,水资源系统制约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发展,能源子系统波动性较强。为协调能源富集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构建节约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27.
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杨肖  陈彤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44-4456
在2005~2018年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发展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和能源子系统在2011年后长期滞后于粮食子系统,成为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短板.(2)2005~2018年,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勉强耦合协调进入初级耦合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时空特征.(3)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对重庆、云南等西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在地理空间上均呈现出“北正南负”的空间特征;地方财政环保投入的影响程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受该因素的影响最大;R&D投入强度对系统耦合协调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影响程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多资源系统联合发展视角下的区域资源管理方式,减少对有限资源间的依赖性,改善人口规模及环保科技投入等因素,构建具有西部区域特色、体现资源优势、富有竞争力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28.
铁水联运是我国粮食物流的主体运输方式,其网络面向突发事件的抗毁能力是网络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而网络中各节点城市的重要度存在差异,不同的节点失效,会影响网络系统结构和性能,导致不同的网络抗毁性。在统计和分析粮食物流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以城市为节点,并以铁路或水路为边,以城市间的粮食物流联系强度为边权建立了我国的粮食铁水联运网络模型。通过Gephi和MATLAB工具分析网络的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复杂特性,建立了综合的抗毁性测度指标。结合节点城市的粮食产能、农业经济、货运能力等属性以及拓扑结构特性,构建邻接信息熵模型衡量节点重要度,完成节点体系的层级划分。研究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模式下网络抗毁性测度的变化,针对指标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铁水联运网络整体呈现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节点体系的层级网络中,一级节点枢纽作用最强,尤其是广州、上海、重庆等关键节点“沿线”和“沿水”特征明显,需重点维系和保护;二级节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包含大量东部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和各个粮食主产地,“沿线特征”明显;目前,三级节点中,成都、贵阳、昆明等西南...  相似文献   
429.
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耕地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分异特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测度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heil系数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2002—2019年间,粮食主产区的口粮与饲料粮生产能力远高于其他地区且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三大粮食产区的口粮及饲料粮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稳定增长态势,但各省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组内差异均高于组间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对不同粮食产区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和建立粮食生产互助模式是现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和耕地利用强度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提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