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论文以四川冬小麦种植区1981—2012年88个县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价四川冬小麦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结果显示:假设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日较差升高1 ℃、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冬小麦的产量随之发生变化,全生育期降水量下降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研究区域播种总面积的6.5%;而辐射量下降使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为2.4%。从各个生育阶段来看,研究区域内冬小麦产量对播种到拔节期辐射量下降表现为敏感和脆弱的面积比例最大,分别占9.4%和7.9%。受到4种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产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40.0%,在7个冬麦区均有分布,产量变化为-23.0%~9.5%;产量脆弱的面积占14.0%,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大部及盆西、盆南和川西南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472.
空心菜浮床栽培对集约化养殖鱼塘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获空心菜直接从1hm2养殖池塘中移出的TN分别为27.51、52.35kg,TP分别为2.83、5.39kg。在相同监测时间下,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20%处理组对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5.16%~49.02%、9.04%~36.56%、19.23%~46.34%、22.76%~47.74%、13.33%~56.52%、33.33%~45.10%、27.27%~48.15%、3.13%~19.05%。与对照塘相比,处理塘鱼类成活率明显提高,说明在主养鱼为鲫鱼的苗种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加强...  相似文献   
473.
唐山开滦煤矿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史. 经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Se、Hg、Mo、Zn和U等微量元素在矿区表层土壤(0~20 cm)中呈异常分布,故利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地球化学方法,研究Se、Hg、Mo等微量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以Se元素为代表的土壤微量元素异常与煤田分布范围几乎一致,Se、Hg和Mo等微量元素只在表层土壤富集. 土壤中Se与有机碳(OC)、S等煤炭伴生元素呈高度正相关,R(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77. 煤炭开采、运输产生的扬尘以及燃煤产生的烟尘是形成Se、Hg等微量元素表层土壤异常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4.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雄性鱼类VtgmRNA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为研究BaP是否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本试验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Vtg mRNA进行研究,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得到雌鱼肝脏总RNA,以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以Primer设计得到的引物,得到422bp的罗非鱼卵黄蛋白原特异性eDNA扩增片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50Hg-L。的BaP暴露对罗非鱼肝脏Vt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4d、17d时雄性罗非鱼肝脏内Vtg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0d时10、50ug·L-1 2个剂量组Vtg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113.18倍和121.79倍。结果意味着BaP可能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47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1-萘酚(0.064、0.8、2 mg.L-1)与17β-雌二醇(1、10、100μg.L-1)下,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性腺系数、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的影响及血清中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效应,以期对它们的环境雌激素效应有所了解。研究结果显示:暴露于1-萘酚环境下30 d后,雄性罗非鱼的性腺系数有所降低,当质量浓度为2 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雄性罗非鱼血清中雌二醇的量,此时亦达到最大值,为209.3 pg.mL-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是,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并无变化。暴露于17β-雌二醇环境中的雄性罗非鱼,30 d后,其性腺系数有所降低,当质量浓度为10、100μg.L-1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的雌二醇也随着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多,逐渐增多,当质量浓度为100μg.L-1时,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卵黄蛋白原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暴露质量浓度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具有很强的雌激素效应,会使罗非鱼性腺系数下降,诱导血清中雌二醇、卵黄蛋白原的生成;而1-萘酚会使罗非鱼性腺系数下降,诱导血清雌二醇的生成,但是并不诱导卵黄蛋白原的生成,所以推测其雌激素效应可能较弱,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6.
多灾种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晓东  徐伟  刘宝印  杜鹃  辜智慧  葛怡 《灾害学》2013,(1):126-132,145
随着灾害风险研究的深入,多灾种风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灾种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被逐渐提出并在部分区域得以应用。在厘定多灾种以及多灾种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分别选取典型案例进一步分析其评估流程和应用特点。在系统梳理当前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多灾种风险评估存在灾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考虑不足、综合方法选择不够合理、难以计算多灾种绝对风险等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7.
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西山岩溶水系统地处北京西部上游地区,绝大多数属于生态涵养区,区内分布有多个集中供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以西山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调查,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离子比例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研究区120件岩溶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西山系统地下水水质整体状况较好,属中性、低盐度的优质淡水,84.17%水样属于硬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②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到水-岩石相互作用控制,岩石风化源类型由蒸发岩、硅酸盐和碳酸盐共同控制,以碳酸盐风化为主要控制因素.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地下水化学形成的34.41%归因于碳酸盐岩的溶解,27.33%来源于岩盐、蒸发岩溶解,11.76%来自于含水层沉积物的溶解,10.30%来自于人类活动生活污水的排放.由补给区到径流区再到排泄区,地下水TH、TDS逐渐升高.采煤活动和人类活动是引起山前地带地下水劣变和水化学类型多变的主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做好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对重点部位持续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78.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3种常用的霾日和轻雾(雾)日统计结果的异同,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华北地区霾日用3种方法统计的过去60余年霾日的区域分布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霾日是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大致是1:0.54:0.45的关系,但区域分布趋势比较相似.典型城市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都十分相似.而轻雾(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用单次值法统计的明显偏多,且有长期下降趋势;而用日均值法与14时值法统计的轻雾(雾)日无大差别,且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映了年季和年代季的气候波动.从长期季节变化趋势来看,3种统计方法的结果除日数的差别外,季节分布特征比较类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7~8月,与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是华北地区的特有现象.用单次值法统计霾日,将包括所有的霾过程,即大范围持续时间长,且与一定天气系统与近地层扩散条件相关连的霾,及在稳定的晴朗夜间由于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升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形成的霾.用日均值法,则可能更多的显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而使用14时法,则对早晚因湿度增加降低能见度出现的霾天气漏记,突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479.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综合管廊电缆桥架火灾,在全尺寸综合管廊中开展了电缆桥架火灾试验,系统研究了电缆层数和卷吸条件对电缆桥架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在电缆桥架附近垂直和水平布置一系列热电偶,分别用于测量管廊内垂直和顶棚水平温度分布。基于管廊内的垂直温度分布,揭示了火灾场景下管廊垂直温度分层规律。结果表明,管廊内发生电缆桥架火灾时,管廊内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部分:顶部射流层、中间热烟气过渡层和下部冷空气层。通过分析管廊不同端口的顶棚横向温度分布,发现顶棚温度在半封闭端的衰减速度比全封闭端更快,建立了考虑热释放速率和火源距离顶棚距离的全封闭端顶棚下方无量纲纵向温度分布模型。最后根据卷吸条件与顶棚最大温升的对应关系,发现整体火源功率越大的电缆桥架火灾受到侧壁和端壁的热反馈影响越强烈,针对不同卷吸条件下的电缆桥架火灾分别建立了顶棚最大温升预测模型。通过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对比,发现模型误差在16%以内。  相似文献   
480.
一、主要案情。被诉人刘某于1992年10月进申诉人金湖县某单位工作,为劳动合同制工人,从事工程设计、质检等技术工作。1998年9月经他人举报,被诉人将申诉人技术资料及图纸等有关资料带入某企业,正帮助安装调试设备,获得非法收入十万元整。申诉人得知后,随即向公安部门报告,经公安部门依法立案侦察,认定被诉人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主观动机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