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93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北京市郊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集了3个北京市郊发展新区(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共计20个不同类型表层农业土壤样品,通过微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总含量为1.20—3.35μg.g-1,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燃烧源,且受燃汽油型汽车尾气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92.
廖静秋  文航  苏玉  曹晓峰  黄艺 《生态环境》2012,(7):1277-1284
流域水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群落代谢等服务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太子河作为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辽河支流,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同样由于社会、自然等胁迫驱动力原因受到影响。提出了一套流域水生态系统生境安全识别方法,并以太子河次流域本溪段为案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讨。采用水文、河道、河岸带和水质4个生境安全指标,分别对研究区的5个评价单元水生态系统生境进行安全评估,做出问题识别,找出水生态系统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原因,并确定优先修复项目,便于流域管理。通过研究得到观音阁水库坝区没有优先修复项目,小夹河区、老官砬子-观音阁水库坝区、大峪沟入河口-老官砬子区、兴安市界-大峪沟入河口区优先修复项目分别为河道、河道和河岸带、河道、水质,生境安全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3.
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新罡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128-1133
利用环境湿度的日变化,对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基于反向轨迹模型HYSPLIT,将2006年7月到达广州市区的气溶胶分为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3个类型.整个观测期间,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80%)的平均值分别为2.68±0.59、2.29±0.28、2.04±0.28.经验公式f(RH)=1+a(RH/100)b能够较好地拟合3种类型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拟合经验参数a分别为4.92、3.26、2.06,经验参数b分别为5.04、3.85、3.60.  相似文献   
494.
珠江三角洲大气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及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珊  张远航  魏永杰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202-1208
于2004年4、7、10月和2005年1月对广州、深圳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以苯并[a]芘(BaP)为毒性参照物的致癌毒性当量浓度(BaPeq),通过线性剂量-反应模型计算了呼吸致癌风险水平,结合源排放谱和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研究了对致癌风险的各排放源贡献.结果表明,PAHs的浓度为5.87~63.36ng/m3,平均浓度深圳为32.68 ng/m3,广州为28.15ng/m3,且呈冬高夏低的分布规律.BaP和BaPeq日均超标率达到2.78%和5.56%,相对于WHO的日均标准的超标率达到50.0%和61.1%.该地区呼吸致癌风险平均水平为1×10-6~1×10-5,高于日常活动所致风险,低于引起关注的最低风险值.共解析出3种OC及致癌风险的排放源,分别为燃煤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其中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最大,对OC及BaPeq的贡献呈现相似规律.  相似文献   
495.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76-2082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6.
综合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和五分制综合评分法建立了1套适用于评价"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从选址、功能、工艺、污染控制、管理等的角度,制定了25个评价指标,并将其归纳为选址与园内布局、处理处置功能与容量、工艺路线、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管理机制和邻利共融措施6个准则层指标群,通过计算权重和对评价指标的赋分,实现对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建设水平的量化评价。通过对华南某市现有案例的应用案例分析,4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设水平分值分别为3.36、2.12、2.10、1.82,分别处于良好、中等、中等和一般的水平。  相似文献   
497.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及人为扰动极为敏感。对其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干旱半干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及维持的机制,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在实际观察到的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呈非随机分布而具有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发现降水、植被等环境因素及地理距离均会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具有尺度效应。最新的研究应用中性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指出干旱半干旱环境下,不同的生境形成机制不同,是中性理论或生态位理论单独作用的结果。为了加深理解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建议今后的研究中:(1)关注真菌及古菌的空间分布格局;(2)扩大研究的空间尺度;(3)进一步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生境依赖性;(4)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98.
大气颗粒物中的不少有机组分具有较强的源指向性,是识别颗粒物来源并评估各污染源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之一.前人因此针对不同污染源颗粒物有机组成进行了广泛研究,并筛选出大量具有源指纹意义的有机示踪物.本文对前人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整理,重点关注了生物质燃烧、餐饮源、化石燃料燃烧和交通源排放颗粒物有机组成特征,总结了这4类污染源主要的源示踪物,系统计算了各污染源的特征比值,并以此讨论了有机源示踪物在颗粒物源解析方面的运用.此外,也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源示踪物筛选工作的不足,指出了新的源示踪物筛选方向.  相似文献   
499.
石墨相氮化碳(g-C3N4,GCN)作为一种新型无金属二维材料,因在可见光驱动下能够降解水中新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 但传统石墨相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与活性位点少的弊端,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前景. 为改良氮化碳性能,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前驱体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微米级管状石墨相氮化碳(TCN),使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手段,对TCN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 研究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索其降解行为与机理. 结果表明:①TCN基本结构单元为七嗪环,但比表面积(20.9 m2/g)较GCN增加了1倍以上. ②TCN (100)晶面暴露增强,晶面调控暴露出更多七嗪环边缘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利于光生电子激发和载流子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活性. ③TCN能带带隙为2.48 eV,小于GCN (2.69 eV),说明TCN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升. ④莫特-肖特基曲线、光电流、阻抗谱图和扫描伏安谱图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CN的光生电子转移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抑制光生空穴-电子对(h+-e-)的复合. ⑤TCN在模拟太阳光驱动下降解双氯芬酸(DCF)的动力学试验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1)达6.99×10-2 min-1,是GCN的5.5倍. ⑥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证实,体系中超氧根自由基(·O2-)是最重要的活性氧物种,光生空穴(h+)也对DCF的降解有贡献. 研究显示,以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前驱体将有助于促进氮化碳可见光吸收、加速载流子分离,并提升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00.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阎霄  张扬  李政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740-4751
为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其研究现状受到各界关注.为深入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目前状况和前沿动态,以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中1995-2019年发表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本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了比较高的关注度,近10年发文量上升速度较快;②领域内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地,且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各机构、作者间合作频繁;③领域研究内容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传统温室气体及其导致的气候变化效应为主,中后期出现了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的相关研究,中国是较多见的研究案例所在地;④领域高引文章涉及重要温室气体的源汇识别和强度计算、全球排放预算估计、针对重要排放部门的减排措施等主题,采用包含实验测量、模拟计算在内的多种手段寻找优势减排潜力部门,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