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或挥  祝浩 《环境保护》2007,(5A):26-28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的报告显示:外来生物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70亿美元、印度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美国的生物区系中外来生物种有5万多种,  相似文献   
52.
选取内蒙古生态脆弱区荒漠草原典型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区域基本生态社会经济状况,设计了草场治理的选择实验问卷,使用Mixed Logit模型,分析牧民参与草场治理的偏好与支付意愿,以支付意愿作为牧民从草原生态改善中获得效用的测算依据,最终通过总体福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两区牧民对于草场治理的偏好存在差异,禁牧区牧民的支付意愿显著高于草畜平衡区.禁牧区补偿标准最低应为0.57元/hm2,草畜平衡区补偿标准0.23元/hm2.禁牧区牧民偏好景观建设,而草畜平衡区牧民偏好地下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53.
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政策和实践既承载着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惯性和压力,又面临转向生态空间管控、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机遇。文章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挑战,并从充分认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不同考量、调整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政策、推动多规合一和协同治理、创新生态补偿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走生态化农业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铁军 《环境保护》2007,(1A):25-27
中国历经了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在最近的40年开始实施农业现代化,却导致了化学农业、石油农业的大规模推进,使我国农业变成了不可持续的农业,并在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因而,在农村推进环保和农业生态修复便成为了最佳的政策选择。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但农村恢复了环保,将不仅使全国环保大局既定,而且也使人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因此,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5.
程存旺 《绿叶》2013,(12):89-95
农业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已然成为人们的共同焦虑,而农业生产技术的调整方向则决定和影响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依据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以及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探索小农适用性生态农业技术可能更加合乎中国农业现实。  相似文献   
56.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新的五年规划中,环境因素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成败的重要指标,中国的产业经济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硬要求。为此,9月16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与中国产经新闻报社联合主办了主题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牛文元、温铁军、刘伟、贾康、盛洪等15位国内著名专家出席了论坛。围绕论坛主题,他们分别从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能源发展战略、产业生态化等多方面畅谈了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本刊择要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7.
在中国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当社会三大差别不断拉大、并且这个趋势呈不可逆时, 我们的企业家不能再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一味强调企业利益,而是要更多地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8.
于亢亢  钱程  高健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095-1102
为了进一步将公众参与政策纳入到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中,结合客观试验数据和实际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通过向被访者展示2组10张照片(北京,摄于2011年10月),开展公众对大气能见度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并分析生态价值观、环保态度和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332名被访者中,支付意愿为0~50元/a的占28.9%,>50~100元/a的占17.8%,>100~200元/a的占12.0%,>200~500元/a的占19.0%,>500~1 000元/a的占13.9%,>1 000元/a的仅占8.4%. 公众生态价值观决定其环保态度(β=0.381,P<0.001),进而影响其对能见度改善的支付意愿(β=0.485,P<0.1). 与来自传统媒体和非盈利组织的环保信息相比,来自社交网络的环保信息能更显著地促进公众对大气环境的环保态度(β=0.117,P<0.001).   相似文献   
59.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0.
运用超效率松弛变量(SBM)模型探究2008—2017年中国粮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自然环境和生产灌溉措施对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呈倒"U"型趋势,而规模效率则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空间分布方面,规模效率呈现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特征;北部沿海、东北和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黄河中游和西南主产区综合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较低所致。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有效灌溉比例和育种技术发展均对3种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农村水源建设则对3种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此外,灾害程度对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对粮食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