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在近海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在海洋应急监测、近海浮标监测和海洋执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优势、技术特点等,进而提出了基于GSM/GPRS/CDMA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最后列举了目前较成熟的应用事例,旨在推广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测定海洋生物体中铜的湿式消化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的生物样湿式消化法,与常规的干式消化法相比较,具有两方面优点(1)只需少量的生物样就可直接消化测定,省去样品的烘干,研磨及过筛;(2)仅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作为消化剂,在常压下全开放加热消化,既能破坏有机物,又使金属挥发损失最小。 试剂和生物样制备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用配备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海水中对硫磷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本方法各实验参数验证及与其他方法的简单比较,表明本方法可以适用于海水中对硫磷的检测.本方法检出限为1.95 μg/L.同时,于2005年7月28日至7月31日在大亚湾生态监控区采集海水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54.
海南省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海南省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麻痹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海南省近岸海域多处地区和多种贝类含有麻痹性贝毒素;海口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含量值相对较高;各主要成分在壳内全部软组织中的检出率高于在消化腺中的检出率;未检出STX成分;GTX4、GTX2、GTX5和GTX3等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5.
测定了珠江虎门河口1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Cu、Co、Cr、Pb、Zn、Cd、Ni、Ba和V的含量。结果表明,AVS的浓度范围为0.13~31.68μmol/g,平均值为8.54μmol/g;SEM的浓度范围为0.37~5.54μ/g,平均值为1.84μ/g。采用SEM/AVS比值评价方法和SEM-AVS差值评价方法预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除P3、P13、P16、P19、P20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可能具有中等毒性水平外,其余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6.
利用20 a来珠江八大口门入海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重金属(Hg、Cu、Pb、Cd)、石油类和COD的浓度年际间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活污水相关的DIN、PO4-P浓度多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与工业污水密切相关的重金属和石油类则呈下降趋势,与工业和生活污染共同影响的COD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资料比较分析,发现污染物浓度没有集中在某一水期,分布上无一致规律.本文还就不同污染物浓度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春季大亚湾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4月应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大亚湾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ν)和交换通量(F),并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νDIN变化范围为304.21~441.92μmol/m2.d,平均为368.05μmol/m2.d,νPO4-P变化范围为27.08~110.21μmol/m2.d,平均为48.64μmol/m2.d,νSiO3-Si变化范围为1878.10~6024.40μmol/m2.d,平均为3653.84μmol/m2.d。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数量级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在浅水海湾中应用时没有考虑到沉积物底栖生物活动以及风浪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大亚湾海域春季FDIN/SE为2.03×107mol,FPO4-Pi/SE为2.68×106mol,FSiO3-Si/SE为2.02×108mol,为维持大亚湾春季的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交换过程可提供约10%的DIN、21%的PO4-P和98%的SiO3-Si。  相似文献   
58.
海上油田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涠洲油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田开发给人们带来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污染物,特别是海上石油的开发,由于其开发难度及事故风险较大,且环境管理与治理困难,往往更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本文以涠洲油田为例,通过对油田的产污行为及其对油田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揭示油田对水质、沉积物及生物的不利影响.结果显示由于生产水、泥浆钻屑、生活污水、落地原油等大量的排海,造成涠洲油田部分水质已出现石油类等轻微超标,沉积物在平台周边已有较明显的石油累积现象出现,底栖生物出现贝类和鱼类Pb超标,尤以贝类为甚.  相似文献   
59.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赤控区、大亚湾及北津港等地;广西的涠洲赤控区、海南的陵水赤控区及广东的大鹏湾赤控区DSP毒素含量值较高;在染毒的贝类种类方面,广西和海南比较有普遍性,广东主要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主.  相似文献   
60.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毒素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2001年和2002年10~11月间的广东省近岸海域15个地点的翡翠贻贝样品,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主要毒素成份分析。结果显示:高毒性毒素成分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成分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素成分GTX3、GTX4检出率较高;各主要毒素成分在地区间存在一些差异;与2001年相比,2002年各主要毒素成分的检出率和检出的毒素含量值有所降低,消化腺在这方面变化尤其明显;不论消化腺或壳内全部软组织,其PSP毒性的平均值,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亚湾、大鹏湾海域〉深圳湾、珠海海域和粤东海域〉粤西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