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从资源能源利用、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回收利用、污染物处理、环境管理效果和环境响应情况着手,建立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的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利用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值,探索评估指标的赋值方法、标准化方法,提出了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太湖中颗粒有机碳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1年5期太湖现场测量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通过建立ρ(POC)(POC为颗粒有机碳)与ap(λ)(颗粒物吸收系数)、bbp(510)(总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关系,评价了POC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ρ(POC)时空变化显著,各期样品平均值在1 558.06~5 281.09 mg/m3之间变化. ρ(POC)与ap(λ)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浮游植物色素强烈吸收的波段(605~700 nm),各期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但ρ(POC)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差(R2=0.04, P=0.02). 进一步分析ρ(POC)对颗粒物的色素部分和非色素部分的影响发现,ρ(POC)与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ph(665)〕的相关性很好(R2=0.82),而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关性较差. ρ(NPOC)(NPOC为非有机碳颗粒物)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好(R2>0.60),说明太湖水体POC对浮游植物色素的吸光特性有重要影响,而NPOC影响了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产品码头和原油码头的疏浚物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来自不同区域的样品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碳同位素值有较大的差别。倾倒区有机碳同位素在-22.95‰~-23.05‰之内变化;产品码头疏浚物有机碳同位素在-25.20‰~-23.50‰;原油码头疏浚物碳同位素在-22.35‰~-21.89‰。通过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可以界定悬沙大致扩散范围。经混合配比实验,得到碳同位素组成与配比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算倾倒活动中各码头的倾倒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与环境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滨海核电站/核设施事故泄漏、跨界输入的外源性核污染、海上移动/航空飞行器核设施的事故等三大核污染源的威胁,深入剖析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某些看法或建议,以期待为完善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评价及应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海洋油气陆上终端工程的特点及验收调查原则与方法,指出其验收调查范围、验收标准与要求;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水排放监测、固体废物及大气排放调查指出污染物排放监测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环境影响、海底管线、大气环境、噪声几方面介绍了环境影响调查注意事项,并指出环境管理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其工程自身特点及环保验收调查所涉及的内容,海洋油气陆上终端工程有必要形成较为独立的验收调查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珠江虎门河口1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Cu、Co、Cr、Pb、Zn、Cd、Ni、Ba和V的含量。结果表明,AVS的浓度范围为0.13~31.68μmol/g,平均值为8.54μmol/g;SEM的浓度范围为0.37~5.54μ/g,平均值为1.84μ/g。采用SEM/AVS比值评价方法和SEM-AVS差值评价方法预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除P3、P13、P16、P19、P20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可能具有中等毒性水平外,其余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验收监测是海洋石油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基础,是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验收监测容易忽视和较难把握一些问题,需对相关技术仔细分析,要做好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选用、监测点位布设、监测因子和频次确定、工况处理等工作,为完善海洋石油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部湾油田海域沉积物重金属10年监测数据,基于标准指数法、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Pb、Zn、Cd和Hg 4种重金属进行变化规律、富集特征和生态危害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4种重金属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总体处于良好状态,2011年后Cd含量上升明显;2013年,重金属富集程度由大到小为Pb>Zn>Cd>Hg,Pb和Zn属于中污染水平,Cd和Hg属于低污染水平,2011年后Cd富集系数上升明显;多年来,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均小于4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2011年后Cd生态危害指数增幅明显。与临近海域相比,Cd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与国内其他海洋油田相比,Zn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7~2010年大亚湾海域贝类、鱼类和甲壳类等海洋生物体内Hg、Pb、Cd和As的含量及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贝类Pb、Cd和As相对较高,Pb平均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Hg呈稍微增加趋势;2008~2010年鱼类Pb呈现递减趋势;甲壳类体内Pb呈逐年递减趋势,而Cd和As呈现递增趋势。以《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为依据,大亚湾贝类体内Hg全部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Cd和As符合第二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除2007年个别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三类标准外,Pb含量符合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二类标准。与历史资料相比,大亚湾海洋生物质量基本处于较稳定状态,Pb等个别指标较高可能与该海域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