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2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在活化硅酸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Ti Cl4的方法,试制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助凝剂—聚硅酸钛。研究了不同[Si]/[Ti]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钛在固定p H值的水中分散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随着活化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活化硅酸作比较。结果表明,在Si/Ti=20,活化48 h的条件下能制备出较为稳定的聚硅酸钛。与活化硅酸相比,聚硅酸钛在水中的分散物具有较大的粒径和更高的Zeta电位。通过对比制备的活化硅酸和聚硅酸钛的红外图谱发现,聚硅酸钛中有TiO-Si键,证明钛离子参与了聚合反应,新生成的化学键提高了它的聚合度和稳定性。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聚硅酸钛为助凝剂进行混凝除浊实验。测定了絮凝体的Zeta电位和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浊度,研究了硫酸铝投加量和混凝p H对聚硅酸钛助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聚硅酸钛助凝剂,明显提高了混凝除浊效果且拓宽了有效混凝p H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52.
在实验室测定了吡虫啉的光解、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与在东北黑土等3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0W低压汞灯下,吡虫啉水相溶液的光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光解半衰期为6.81h;在pH5、pH7、pH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0.6、13.6与8.0d;在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和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7、11.1和4.1d。  相似文献   
53.
吡虫啉的光解水解和土壤降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测定了吡虫啉的光解,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与在东北黑土等3种不同土壤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0W低压汞灯下,吡虫啉水相溶液的光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光解半衰期为6.81h;在PH5、PH7、PH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0.6、13.6与8.0d;  相似文献   
54.
1序从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来盾,从最早在美国于80年代提出污染预防,到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推出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的名称经历了废物规避、废物最小化、废物预防、源消减、源控制等一系列变化。从内容上看,清洁生产不但从最初的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发展到包括一、二、三产业各种类型组织的审计,而且其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清洁生产诞生之初,主要是一种企业的自愿行为。如在发达国家,清洁生产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导向和大型企业的自愿性;但在发展中国家,为避免重复某些工业化的恶果出现,往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着力去推动的。这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获取安全防护结构中细观多胞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波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研究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通过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提取的位移场数据,结合局部应变梯度法得到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结果 冲击端和支撑端分别诱发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端诱发右行冲击波阶段、支撑端诱发左行冲击波且未压缩区刚性向右运动阶段和右行冲击波压缩区域与未压缩区域一体刚性向右运动阶段.通过冲击波波速的演化规律研究,分别获取了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的拉氏位置和拉氏波速,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解释了右行冲击波波阵面具有恒定减加速度的结论.最后对冲击波波阵面划分阶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可以获取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可为安全防护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水体中卤乙酸(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量的方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不同异味源的感官特性以及不同行业特征污染物的排放差异,以卷烟厂、烘培坊、烤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愉悦度9级度量法,测定源样品不同稀释倍数(5~6个浓度梯度)下的愉悦度等级,绘制3种典型异味源愉悦度-臭气浓度指数特征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同时筛选出3个典型异味源的特征污染物(烤漆厂的特征污染物为乙酸乙酯、对二乙苯、乙苯、间二甲苯、乙酸丁酯,卷烟厂为乙醇、萘、2-丁酮、柠檬烯、丙烷,烘培坊为乙醇、柠檬烯、α-蒎烯、甲苯、丙酮),并建立了异味评价干扰潜力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种典型异味源的愉悦度与臭气浓度指数之间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卷烟厂和烤漆厂异味源的愉悦度均为负值,并且厌恶程度随臭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而烘焙坊异味源的愉悦度为正值.当愉悦度等级为-2时,卷烟厂和烤漆厂对应的臭气浓度分别为30和26.干扰潜力的强弱是由臭气浓度和愉悦度2个因素直接决定的,烤漆厂的干扰潜力为-14.48,卷烟厂为-14.17,烘培坊为11.77.研究显示,愉悦度与臭气浓度指数间量化关系模型以及异味源干扰潜力评估模型的建立,可为异味源的分类分级以及异味源环境影响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论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1951—2013年的9个标准气象站以及2012—2016年的高山自设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Tave、Tmin、Tmax)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LRTave、LRTmin、LRTmax)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随高程增大有显著下降趋势。研究区两个区域的LRTave、LRTmin、LRTmax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基于气象站的LRTave、LRTmin高于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其中LRTmin差异最为显著,而LRTmax空间差异较小。2)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象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高、夏季较高、冬季低,而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其中气象站LRTmax在四季中的差异最显著,而高山观测站的LRTmin的季节差异最大。高山观测站的气温直减率在4—9月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值。3)青藏高原西北部LRTave、LRTmin在气温突变年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LRTmax无显著的变化。其中,在气温突变年之后,LRTave、LRTmin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的LRTave、LRTmin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显著,而LRTmax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不显著。研究将有效改善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的不足,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农业面源污染河流源解析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流域宜兴市新塍社区为研究区,分别测定研究区内各河流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26个监测断面的污染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首要污染因子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社渎港水质指数最高,污染最为严重,其首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东北Ⅰ区、西南Ⅱ区体现空间差异特征。Ⅰ区水质明显劣于Ⅱ区,丰水期Ⅰ区和Ⅱ区污染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6.59%、73.20%;平水期分别为70.61%和86.46%。丰水期水质主要受畜禽养殖、种植业及上游客水影响较大,平水期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及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60.
利用不同长度的扭线毛刷和多孔塑料块构建了餐饮油烟的净化模块,研究了不同刷毛长度下模块的流量压降关系,发现在模块截面积为755 cm^2、刷毛长度为3 cm、5 cm和7 cm的条件下,模块在750 m^3/h的流量下对应的压降分别在80 Pa、130 Pa和160 Pa左右。在油烟发生装置上研究了该模块对油烟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模块对油烟均有较高去除能力,去除效率在80%左右。出于耐久性高、压降低的考虑,模块中扭线刷的刷毛长度以3~5 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