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碱金属火灾不能用水去扑救。例如钾、钠等的火灾。因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的热量,足以使氢气自燃或爆炸。金属钾更为活跃,遇水即可自燃。(2)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氢化镁等的火灾。(3)硫酸、硝酸、盐酸不宜用强大的水流扑救。因为酸与水能引起酸的飞溅、流散,遇可燃物资后,又能引起燃烧的危  相似文献   
52.
实验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Cu-Ce-La-ZSM-5催化剂,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得Cu-Ce-La-ZSM-5/CaH2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NO吸脱附(NO-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aH2的加入使得催化剂中铜离子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变光滑洁净,并且吸附NO能力增强。NO催化分解实验的结果表明CaH2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抗氧性。CaH2助催性是由于其受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2能将Cu2+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Cu+,同时使催化剂表面洁净光滑更容易吸附NO。  相似文献   
53.
陈锦凤  帅琴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835-2838
将纳米MgO、Al2O3和ZnO分别添加于CaCO3中制备出钙基纳米氧化物复合吸附剂,进行了燃煤过程中除砷脱硫的实验研究;对燃煤灰渣进行了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纳米MgO对CaCO3除砷脱硫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了纳米MgO的复合吸附剂除砷脱硫性能最好,比单一的CaCO3除砷率和脱硫率分别高出了28.73%和37.21%,表现出同时除砷脱硫的良好性能;其促进机理是纳米MgO的加入改变了灰样的微观结构促进了气相间的流动使得灰渣孔隙明显扩大,提高了CaO与As2O3和SO2反应的能力;在除砷的反应中生成了新的物质Ca3Mg2(AsO4)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除砷产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54.
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白云石中高含量钙镁,该法与目前使用的络合滴定法相比,具有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无干扰等特点。对样品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氧化钙与镁瓣含量分别为31.99%和21.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1%和0.65%,平均回收率分别99.9%和102%。  相似文献   
55.
采用煅烧-水化法制备钙基载体CaO-C_(12)A_7,负载金属Ni和Ce,制备得到双功能钙基催化剂NiO/CaO-C_(12)A_7和NiO-CeO_2/CaOC_(12)A_7。选取苯酚作为焦油模拟物,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苯酚催化重整制氢实验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S/C比对产氢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钙基吸附剂对CO2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以C_(12)A_7作为CaO的载体,在显著提升比表面积的同时还能改善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助剂CeO_2的添加对提升氢气产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CO_2的吸附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H_2的相对浓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CO_2的吸附效果在650~700℃范围内达到最佳;当以NiO-CeO_2/CaO-C_(12)A_7作为反应催化剂时,在反应温度为650℃,S/C比为3的条件下,实验效果达到最佳,此时H2的相对浓度和CO_2吸附量分别为73.09%、112 mg/g。  相似文献   
56.
孔繁翔  胡伟 《环境化学》1998,17(5):422-427
本文研究了低PH值条件下,铝及钙铝比对斜生栅藻生长及细胞中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无机纳米微粒为对象,从纳米尺度分析钙的吸附解吸机制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并采用等温吸附法和静态解吸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钙的吸附解吸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量均随钙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低质量浓度范围内吸附量增加较快,在高质量浓度范围内增加趋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钙的吸附能力从高到低为水田(2 580.69 mg/kg)、茶园(2 452.30 mg/kg)、旱地(1 935.10mg/ks)、林地(1 867.36mg/kg)、果园(1 520.65 mg/kg),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解吸率从大到小为果园、林地、旱地、茶园、水田,且解吸率随外加钙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2)去除土壤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量及解吸量均有所增加,5种土地利用方式吸附增加量从大到小为水田、旱地、茶园、林地、果园;3)去除土壤组分前后,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等温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在0.954 5~0.989 0,达到极显著水平,Langmuir方程与Temkin方程拟合效果不佳.研究表明,钙离子以非专性吸附为主,专性吸附为辅,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会阻碍土壤对钙的吸附及解吸.  相似文献   
58.
秦淮河干流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秦淮河干流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磷形态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秦淮河干流由上游至南京市区段,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河流沉积物总磷和各种形态磷沿程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Ca-P和Fe-P平均含量分别占TP的26.8%和25.7%,是主要的磷形态.易吸附态磷(L-P)在TP中的比例最低,但在城区由于TP的高度富集,其含量均超过15 mg·kg-1.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在城区河段显著增加,但只有很少部分转化为稳定形态的磷,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等各种来源排放的磷仍然深刻影响着城市河流的水环境质量.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秦淮河中下游沉积物样品中钙富集的趋势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沉积物Ca-P含量均超过200 mg·kg-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钙的富集提高了沉积物的固磷能力,将上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钙结合态磷.城区河流沉积物中钙含量的升高,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不同因素对多硫化钙处理地下水中Cr(Ⅵ)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多硫化钙为还原剂,进行地下水中Cr(Ⅵ)去除效果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多硫化钙投加量、溶液p H、温度、Mn(II)、Fe(III)、腐殖酸(HA)存在条件下,对多硫化钙处理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硫化钙与Cr(Ⅵ)的摩尔比由1∶1变到5∶1时,去除率从41.03%增加到100.00%;溶液p H值从6.0增上升到9.0时,去除率下降27.16%;水环境温度由(7±1)℃增加到(27±1)℃时,去除率达到100.00%所需反应时间,缩短了4~6倍;当地下水中含有Mn(II),随着Mn(II)质量浓度升高(0.00~10.00 mg·L-1),Cr(Ⅵ)浓度低于检测线所需要的时间缩短3倍;当地下水中含有Fe(III),Fe(III)质量浓度从0.00 mg·L-1增加到10.00 mg·L-1,去除率增加9.05%;当地下水中含有HA(0.00~15.00 mg·L-1),去除率由99.31%降低至90.28%。(7)多硫化钙与六价铬的反应产物的X射线衍射光谱图像中2θ值为18.2°、19.36°、26.67°与Cr(OH)3,2θ值为23.02°与单质S的标准卡片匹配度较高。另外,对含有11.36 mg·L-1 Cr(Ⅵ)实际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表明,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78%,残留浓度达到GB/T 14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说明多硫化钙修复实际铬污染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前我国铬盐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少钙焙烧工艺和无钙焙烧工艺。本文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了两种工艺废渣的产生特性,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两种工艺废渣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1)无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量比少钙焙烧工艺铬渣量少,但铝泥和芒硝的用量有所增大;2)无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残留的总铬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多,但六价铬含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少;3)少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有铬酸钙残留,铬渣治理难度更大;4)两种工艺残留的铝泥和芒硝的性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