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颗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颗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颗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颗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颡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颗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颗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颡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颡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颢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2.
化学防护服的氢氧化钠渗透性能离子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透性能是化学防护服最重要的防护性能指标之一.本文利用PTC200型渗透测试池、蠕动泵和离子色谱仪等装置,研究并建立了NaOH溶液的渗透性能离子色谱仪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可以方便准确地实现服装面料NaOH溶液渗透性能测试,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3.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情况下不同人员拥堵缓解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在分析游客游览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北京动物园熊猫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场馆结构、游客数量和游客游览过程等基本信息,以此作为应用STEPS软件进行人员拥堵缓解策略仿真模拟的必要条件,从客流总量控制和游览模式控制2个方面重点研究了4种拥堵缓解策略的实施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在高峰时期大客流情况下,延缓检票时间模式明显优于分批检票入场模式;延缓检票时间模式与单向游览模式相结合,可以增加场馆内游客游览的有序性,但由于游客游览行为受到限制,会在局部造成拥堵;延缓检票时间模式与路线引导护栏模式相结合有利于减轻局部拥堵。不同的拥堵缓解策略能够影响客流总数和客流分布,有效的拥堵缓解策略能够降低公共场所的客流聚集风险。  相似文献   
55.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6.
王瑜  刘晓琴 《安全》2008,29(12):21-22
随着9.11、SARS、卡特里娜飓风、印尼海啸、汶川地震这些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连续发生,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越来越关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7.
王瑜 《安全》2005,26(2):40-41
1引言 化学物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其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其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8.
以苯和甲苯为研究对象,构造双岩性土柱I(砂土-粉土-砂土)和单岩性土柱II(砂土),模拟水位波动、土层介质对苯系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前苯多集聚在粉土夹层上界面,水位波动后下界面苯浓度升高了27.04倍,水位波动有助于苯的垂向运移。波动周期内,苯和甲苯在夹层界面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但两者浓度峰值出现阶段不同,且甲苯穿透夹层的浓度小于苯,仅为苯的17.55%。在柱I粉土夹层下界面与柱II相同位置,水位下降时,苯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波动周期内,柱I中苯浓度变化速率的改变幅度小于柱II,其受水位波动影响较小。由此,苯系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移特征,可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精准修复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月、9月对渤海湾近岸海域30个站位的调查,阐述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47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70种(属),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等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圆筛藻、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等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硅藻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仍占有较大优势,但甲藻门的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赤潮藻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梭状角藻、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夜光藻的数量有所增加;细胞丰度的空间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海河口附近。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我国工业防火类防护服标准与欧美相关标准的比较,概括我国工业防护类防护服标准在标准构成以及标准中采用的性能参数、评价指标、检测方法等方面与欧美标准保障理念、技术水平、保障水平、检测水平之间差异、不足,提出我国工业防护类防护服产品研发、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标准制定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