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67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215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通过构建好氧降解微环境,分析环境浓度下的芘(12.09mg/kg)对土壤酶活性,氮转化全过程以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发现,芘仅在降解第1d显著促进了脲酶活性,而在降解最初和后期均显著刺激了脱氢酶活性.从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可知,由于氨氧化菌(Nitrososphaeraceae)相对丰度的变化,导致花在处理前期对其介导的好氧氨氧化,硝化功能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后期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于固氮细菌(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Ensifer),尿素分解细菌(Roseomonas)以及硝酸盐还原细菌(Opitutus)则作用相反.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功能预测的变化不同,功能基因定量分析表明,芘虽在培养初期对固氮基因nifH表现为抑制作用,但nifH的丰度呈增长趋势.结合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及编码基因的变化,芘在培养前期未促进氨氧化过程,但在15d后明显抑制了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其中对氨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阐明了芘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特征,为了解芘的环境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密云水库底泥和库滨区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萃  鲍林林  王晓燕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334-3340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T-RFLP、定量PCR)研究了密云水库底泥沉积物和库滨带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的多样性和丰度特征,并使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和皮尔森相关系数法,探究了环境因子对AOB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和库滨区土壤中AOB的多样性和数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AOB群落被聚成两大类:沉积物与土壤.沉积物样品中AOB群落结构与其它样品差异较大.沉积物中AOB的多样指数最低,而在农田土壤中AOB多样性指数最高.农田土壤中的amoA基因拷贝数最大,是底泥沉积物中的48倍.此外,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表明,在沉积物和水陆交错带土壤中,AOB的优势种与NH4+-N、NO3--N、TOC、pH成正相关关系,而在陆相土壤和农田土壤中,AOB的优势种与这些环境因子成负相关关系.其中,TOC是影响AOB的群落结构的关键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53.
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藻细菌B1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及起作用的胞外活性物质的类别,研究了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获得的溶藻细菌BI的无菌滤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对溶藻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当100 mL藻液中加入1 mL的无菌滤液,除藻率达到了83%.B1无菌滤液使藻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48 h达到最大值153%,球形棕囊藻的SOD、CAT活性在处理开始后保持下降趋势,分别在96 h、48 h达到最低值27%、33%.研究表明B1无菌滤液(不大于1 mL)对棕囊藻的溶藻效果与加入的量成正比,且主要通过降低机体中保护酶的活性和加剧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等来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中可能含有芳香醛类且包括载有磷基团的有机物,但不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54.
在炼厂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系统活性污泥曝气池中产生泡沫现象是一种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放线菌和丝状菌菌属的异样生长所造成。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发现污水温度、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是影响泡沫产生的重要因素。泡沫的产生影响水处理的日常操作、装置运行、出水水质等,其处理方法有物理法、投加化学药剂、生物控制等,其中生物控制法是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55.
Bioaerosol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re a significant subgroup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the present study,airborne microorganisms generat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station(WWTS) that uses a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were diminished by ventilation.Conventional sampling and detec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cloning/sequencing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groups,concentrations,size distributions,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before and after ventilation. There were 3021 ± 537 CFU/m3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926 ± 132 CFU/m3 of airborne fungi present in the WWTS bioaerosol.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ntilation reduced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air in the WWTS. Over 60%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airborne fungi could be reduced after4 hr of air exchange. The highest removal(92.1% for airborne bacteria and 89.1% for fungi) was achieved for 0.65–1.1 μm sized particles. The bioaerosol particles over 4.7 μm were also reduced effectively. Large particles tended to be lost by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small particles were generally carried away,which led to the relatively easy reduction of bioaerosol particles0.65–1.1 μm and over 4.7 μm in size. An obvious variation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hen ventilation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in enclosed spaces.  相似文献   
56.
A combined approach of physicochemical extraction and sulfur K-edg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XANES) spectroscopy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of typical bacterial biofilms in this study.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DNA,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in different fractions of EPS in different mediums. The sulfur K-edge XANES analysis yielded a variety of spectra.Spectral fitting of the XANES spectra utilizing a large set of model compounds showed that there was more reduced sulfur in both LB-EPS(loosely bound EPS) and TB-EPS(tightly bound EPS) of all the biofilms in LB medium than in R2 A medium. More oxidized sulfur was identified in LB-EPS than that in TB-EPS,suggesting different niches and physiological heterogeneity in the biofilm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ulfur K-edge XANES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analyze the sulfur speciation in EPS of biofilms.  相似文献   
57.
以南京市城南河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上中下游的水体样本,分析水质中的氮、磷、COD等水质指标,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城南河不同位置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城南河水体中的平均总氮为30.06 mg/L,总磷为6.14 mg/L,COD为42.03 mg/L,均超过国家V类水质标准。结合外观,城南河属于严重污染的典型黑臭河流。DGGE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南河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优势菌群主要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2大类群,且不同取样点细菌种类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 mg/L,0.15 mg/L,0.45 mg/L和1.35 mg/L)的石油,对海水中细菌数量和酶活性在短期(96 h)和较长期(28 d)内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中的细菌数量随着石油污染时间和浓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培养异养菌数在96 h内,所有实验组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后低浓度实验组保持缓慢上升至7 d后数值维持稳定,但最高浓度组(1.35 mg/L)海水中的异养细菌数在7 d后明显下降,之后逐渐上升。实验持续28 d时,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在培养24 h时,各实验组细菌总数有明显增长,且随石油浓度增加而升高,随后其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但培养7 d后,较低浓度组细菌总数一直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组(1.35 mg/L)细菌总数一直低于对照组。(2)石油污染对海水中细菌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诱导作用。细菌脱氢酶活性和SOD活性分别在培养72 h和24 h时显著升高,且随着石油浓度增加,其活性上升。经过长时间培养后,细菌酶活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Se(IV)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兼性厌氧菌Bacillus sp.SeRB-2对亚硒酸钠的还原动力学。通过指数方程模型、对数方程模型和米氏方程模型的分析可知,Se(IV)的细菌还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还原反应主要集中在对数期和稳定生长前期,米氏方程模型能更好的反映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过程。通过对不同Se(IV)浓度下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分析发现,当Se(IV)浓度较低时,Km值较小,Vmax值较大,这表明Se(IV)浓度越低,还原亚硒酸盐的酶与Se(IV)的结合能力越强,此时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速率越大、还原效率也越高。在本研究中,当Se(IV)浓度为1mmol/L时,其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0%,能够有效去除或降低Se(IV)污染,说明该菌在Se(IV)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0.
北京雾霾天气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高敏  仇天雷  贾瑞志  韩梅琳  宋渊  王旭明 《环境科学》2014,35(12):4415-4421
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空气颗粒物聚集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空气颗粒物,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本研究调查了雾霾天气时,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规律;对其同空气质量指数PM2.5(AQI),环境温度和湿度间的Spearman’s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冬夏两季重度雾霾天气时,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气溶胶浓度与PM2.5(AQI)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环境湿度与细菌气溶胶浓度呈负相关而与真菌气溶胶浓度呈正相关.在冬季,最大浓度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分别在4.5~7.0μm和2.1~3.3μm粒径范围内检测到,而夏季最高浓度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均分布在3.3~4.5μm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将为不同雾霾天气下,评价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