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炼油厂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斌  刘晓欣 《化工环保》1998,18(2):100-103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硅铝催化剂朱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回流浸取法再生催化剂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催化剂含镍量可由0.8%降至0.21%,活性恢复95.7%,达到工业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52.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与资源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温室效应的概念出发,介绍了6种典型温室气体的来源、含量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由于CO2含量日益增多,国际上作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少CO2的排放量。因此对削减二氧化碳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作了概要评述,以废物资源化的原则,将分离回收的CO2进行综合利用,还对其应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3.
利用1985—2004年省际统计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估算了中西部地区和辽宁省的技术效率,研究了资源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资源禀赋决定技术效率水平。分析表明,资源优势妨碍了技术效率的提高,资源开发战略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54.
烧结脱硫灰制备胶凝材料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及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灰复掺矿渣、钢渣,辅之外加剂,制备生态胶凝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分别预磨钢渣、矿渣及水泥熟料再与经低温煅烧的改性脱硫灰混磨制备的复合生态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定性、水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合格。正交试验确定了一定比例和掺量的矿渣和钢渣复掺15%改性脱硫灰、15%水泥熟料和0.5%激发剂时胶凝材料的各项性能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用SEM对两组配方的水泥净浆体进行晶形微观分析,验证了不同水化产物在不同龄期对水泥体的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55.
改性污泥活性炭对苯乙烯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的比表面积、表面酸碱基团、对苯乙烯的静态吸附容量、吸附穿透曲线、脱附活化能等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浸渍改性后可使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明显提高,其中0.1 mol.L-1硫酸铜溶液浸渍改性的污泥活性炭较改性前的比表面积提高了32%(达704.7 m.2g-1).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浸渍改性可以使污泥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含量提高、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减少;对苯乙烯的静态吸附容量提高到改性前的两倍以上(分别达211.4 mg.g-1和178.8 mg.g-1)、对苯乙烯的动态吸附穿透时间由2 min提高到10 min以上、脱附活化能由2.94 kJ.mol-1提高到6 kJ.mol-1以上.改性后活性污泥炭的吸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6.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某一黄土边坡三维模型,首先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总结,然后探讨了地震动参数对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边坡对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当输入地震波振幅或频率增加时,坡面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增加呈"增加→衰减→增加"的三段形态;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坡顶达到最大值;位移放大系数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地震持时对加速度、速度峰值的影响不大,但坡体位移随持时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强震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区域的位置和形状表明,黄土边坡的破坏模式仍是沿着某一弧形潜在滑动面失稳破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黄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黄土地区边坡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