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62.
光春云  郭星全 《灾害学》1997,12(4):49-53
通过对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的研究,得出该区地震高烈度区的分布特点,估算了历史震灾的震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析了历史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剖析了历史震灾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3.
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多而重的省份之一,而农业自然灾害是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得出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治理工作有跟上所致。本文明确提出了成立机构,依法治理,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实行特殊政策等综合防治对策,使农业自然灾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4.
对1990年以来山西省的客、货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山西省客、货运分布的廊道效应凸现,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逐渐减弱,与环渤海地区的货物交流日益密切,交流物种以煤炭、原材料为主,并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剖析,认为城市、生产力、路网的布局、对外联系、产业结构是影响山西省空间运输联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岩溶地下水的δ13 CDIC值主要是受土壤碳库和碳酸盐岩碳库的δ13 C所制约。本研究选取两个气候条件完全不同的南方广西桂林、北方山西汾阳为对比研究对象,通过取样测试分析两个地区岩溶地下水的δ13 CDIC值,发现北方汾阳岩溶地下水的δ13 CDIC范围为-7.53‰~-12.25‰,平均为-9.84‰;南方桂林岩溶泉水的δ13 CDIC范围为-9.22‰~-15.99‰,平均为-13.06‰;北方岩溶水比南方偏重3.22‰。结合两个地区所处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北方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区,C4植被发育,C3/C4比例低,土壤碳库的δ13 C重;南方亚热带湿润季风区C3植被发育,C3/C4比例高,土壤碳库的δ13 C轻。因此气候条件不同引起生态条件的差异而造成南北方地下水δ13 CDIC的不同。这为利用同位素方法研究地下水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7.
高耗低效、重污染的工业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传统的工业污染防治策略 ,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推行清洁生产才是山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8.
调水和季节变化对河流沉积物古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汾河引黄河段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的组成、相对丰度、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引黄调水和季节变化对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时水体SO42-、Cl-、Na+、K+等离子浓度、EC、TDS (总溶解固体含量)、沉积物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古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夏季时沉积物pH值、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主要环境因子.黄河水汇入后河流沉积物中出现了上游未检测到的古菌类群,如TMEG (norank_f_Terrestrial_Miscellaneous_Group)、洛基古菌等.引黄还可以使甲烷杆菌和海洋古菌等在不适宜其生存的时期活跃起来,丰度明显增加.冬季引黄河段古菌数量增加,多样性提高,夏季则相反.季节变化改变了古菌群落的空间相似关系,然而引黄的贡献较季节变化大.研究河段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组成丰富,包含多种至今未被分类定义的古菌.  相似文献   
69.
根据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 2.5、PM 10、NO 2、SO2、CO、O 3的日污染浓度监测数据及AQI值,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11市PM 2.5、PM 10超标率较高;NO 2、SO 2、CO、O 3超标率则较低;全省PM2.5/PM1 0的比值范围在0.367 7~0.718 9,且PM 2.5和PM 10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PM 2.5、PM 10、NO 2、SO 2、CO以及AQI监测值在1~6月份逐渐递减,O3则呈总体上升趋势;AQI达标天数比例范围在61.88%~85.08%,平均比例为71.42%,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8.58%,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50%。  相似文献   
70.
以陕西省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999年-2013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增加了4.07倍,其中建设用地碳排量增加起主导作用.碳排放经历了减少(1999-2000年)、稳步增加(2001-2006年)和快速增加(2007-2013年)3个阶段.人口数量和GDP是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口数量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高于GDP.经济集约式发展和个人集约式低碳消费是碳减排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