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正>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李克强说,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2.
叶一剑 《绿叶》2014,(8):67-74
当今天中国的乡村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极.代表着繁荣、进步、文明的城市.却也并没有真正地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安身立命的美好家园。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城市,缘何承载不起这样的希冀?  相似文献   
63.
吴文良 《绿叶》2014,(12):19-25
要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首先是把产业做起来,解决农村最核心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并保持较高水平。为此,应该"二产先行,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一体,工农一体"。而这其中,土地流转是关键的关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引入资本,撬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显著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入技术和人才,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合作,生态、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4.
创建生态文明,需要巨大的、综合性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在村一级开始比在大城市兴起更可能。作为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将会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重复西方的错误,将现代化模式强加给农村是选择死亡。当今中国主要仍是一个传统社会,从顶部激发、从底部生长生态文明,重建乡村共同体,促使传统农业向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是可能的,而这样的发展抉择将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  相似文献   
65.
以新型城镇化为理论基础,构建涵盖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中部,以邯郸、邢台、聊城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北部,以淮北、宿州组成的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和以阜阳、信阳、驻马店等市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南部区域之间的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质量水平由各分指标水平综合构成,但其水平高低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城镇化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是必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差异对待、因地制宜的协调发展策略,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城镇化质量能全面反映城镇化进程,是城镇化进程的集中体现.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甘肃省87个县域2001-2012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以ArcGIS 9.3和Geo da为平台,分析城镇化质量的时间、空间演化格局特征并可视化表示.结果显示:甘肃省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且差异明显,两极分化集聚现象是城镇化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城镇化质量基本格局保持稳定,陇东地区个别县域城镇化质量提升较快;城镇化低质量不平衡发展态势愈演愈烈,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由“三点三片”向“五点五片”扩展.  相似文献   
67.
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郇恒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29-1433
以淮河流域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68.
《环境保护》2014,(24):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范围的扩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机动车污染物也不断增加。机动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和二次形成的颗粒物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灰霾污染的重要成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治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治理空气污染、应对雾霾天气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也对新形势下的城镇交通发展、道路管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应剖析城市交通、机动车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完善城市  相似文献   
69.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发展类型、时空过程,揭示库区城镇变化的驱动力,探索了城镇扩展与人口城镇化关系,研究城镇环境变化特征。三峡库区城镇规模发展不均衡,库尾城市规模庞大,库中、东部区县级城市规模较小,而乡镇的比例占城镇面积24%;在过去15 a中,建城区规模扩大172%,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发展水平72%;三峡库区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东西城镇规模差距逐步缩小,三峡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镇发展以侵占了优质耕地资源为代价,耕地占城镇变化83%;城镇用地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城镇空间发展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及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在2007年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13%,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受地形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市分维数和坡度分别增加12%和104°,城市向潜山区扩展或搬迁的同时,城市空间的完整性下降  相似文献   
70.
针对快速城镇化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间的突出矛盾,以苏州官渎里区域的典型重污染河道——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排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在该类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对各类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调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官渎花园内河的CODcr、NH3-N、TN和TP年入河量分别为222.54、11.16、16.63和2.56t·a-1.对各污染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降雨径流污染.在上述测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快速城镇化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若干河道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