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为了更好地从基因角度研究亚硝态氮对贝类的生态毒性,需要筛选一个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对其毒性相关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本研究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作为研究对象,以亚硝态氮胁迫的鳃组织cDNA作为模板,利用geNorm软件和NormFinder软件对6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并对2个结果做了综合赋权分析。结果显示,geNorm分析的基因表达稳定性结果为ActinCyPAEF1αUbi18STubu,NormFinder软件分析的结果为ActinUbiCyPAEF1α18STubu,最后经加权赋值法综合分析获得6个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为ActinCyPAUbiEF1α18STubu,即Actin为表达最稳定的基因。因此,Actin可以作为衡量亚硝态氮胁迫后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2.
以云椒2号为材料,研究外源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100 mmol/L)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 mg/L)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开花结果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外源GB,SA处理能有效缓解辣椒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辣椒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外源SA处理使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GB,SA、干旱处理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21 9,0.495 0,0.475 1。GB,SA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的抗旱性,其中GB处理的辣椒抗旱性更好。  相似文献   
63.
水环境特别是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中,可酸碱解离抗生素-金属配合物是普遍存在的新污染物,但其配合形态的光化学性质和毒性却少有报道.本文考察了四环素(TC)、土霉素(OTC)两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与金属离子Fe(Ⅲ)、Cu(Ⅱ)、Al(Ⅲ)在不同pH条件下配合前后的典型光谱学性质变化,并通过发光细菌(Vibrio fischeri)评估了配合前后体系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TCs均能在不同解离形态下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合,配位位点为酮基基团上的碳氧双键.TCs在碱性条件下比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更易配合,并且对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能力大小依次为Fe(Ⅲ)>Cu(Ⅱ)>Al(Ⅲ).在pH=7.0时,TCs与金属离子的配合会导致紫外吸收峰减弱甚至消失,在多数情况下使得紫外吸收光谱出现不同程度红移.这种配合反应的发生也使得抗生素在短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增大,这是因为配位作用形成了氧桥型杂多核配合物,增加了平面的刚性结构.毒性实验表明,TC与Fe(Ⅲ)、Cu(Ⅱ)配合后对Vibrio fischeri的毒性增强,与Al(Ⅲ)配合后毒性减弱,而OTC与3种金属离子配合后毒性均表现为增强.以上结果...  相似文献   
64.
从巴丹吉林沙漠盐湖沉积物中分离获得1株在高盐环境下高效降解苯酚菌H17.分析了H17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苯酚降解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H17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能在0~20%的盐度下有效降解苯酚,每升外加适量的碳源(葡萄糖浓度0.8 g)和复合氮源(KNO_3 1 g、NH_4Cl 5 g、酵母提取物0.2 g和胰蛋白胨0.2 g)能够促进H17的生长及降解苯酚能力.在温度为30℃、pH 7~8、盐度5~10%的条件下,H17均能高效降解苯酚,最高降解率可达到88.5%.该菌株降解苯酚动力学符合Halane模型,经拟合其生长参数为μ_(max)=0.31 h~(-1),K_S=191.63 mg·L~(-1),K_i=683.05 mg·L~(-1).研究显示H17具有在高盐环境下降解和耐受苯酚的能力,同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体现出其在高盐含酚废水实际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66.
选取土壤环境中检出率高的铜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次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在Cu2+共存时,磺胺嘧啶(SDZ)在pH值、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等因子影响下的吸附特征,并对吸附前后的土样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环境中,Cu2+显著提高了SDZ的吸附量;Cu2+和Ca2+均能与SDZ通过络合反应和离子桥作用促进SDZ的土壤吸附;有机质对SDZ的土壤吸附的影响与共存Cu2+浓度密切相关;Cu2+对黏粒吸附SDZ的影响较小;FT-IR分析表明,土壤对SDZ-Cu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伴随氢键作用、表面络合、π-π共轭等作用.Cu2+可显著增加SDZ在土壤中持留能力,降低其环境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本文借助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MS)开展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非靶标筛查,并对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半定量分析.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和NIST质谱数据库的匹配,样品中共识别出139种污染物,主要以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主;除此之外,还识别出多种尚未受到监管的杂环类化合物,例如苯并噻唑、四甲基哌啶酮、1-甲基-2吡咯烷酮、氧杂蒽等.识别出的有机污染物半定量浓度为288 ng·m-3,其中大气常规监测的16种PAHs的浓度是18.1 ng·m-3,仅占总浓度的6.28%.PAEs的浓度为44.6 ng·m-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浓度最高(14.8 ng·m-3).以含氮、氧、硫为主的杂环化合物浓度是47.9 ng·m-3,其中苯并噻唑浓度最高,为9.51 ng·m-3;其次是1-甲基-2吡咯烷酮、四甲基哌啶酮、尼古丁和二苯并呋喃,浓度分别为9.22、8.78、5.11、4.15 ng·m-3.本研究展示了高分辨质谱技术在未知物识别中的优势,并对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其结果能够为后期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重金属吸附菌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重金属锌吸附能力较强的菌株,考察了pH值、温度和Zn2+质量浓度对菌株吸附含锌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5-2在pH=7.0、温度30℃、Zn2+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吸附效果最好;菌株Z-5-3在pH=6.0、温度28℃、Zn2+质量浓度为250mg/L时吸附效果最好;菌株Z-5-4在pH=7.0、温度28℃、Zn2+质量浓度300mg/L时吸附效果最好。其中,菌株Z-5-4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可达95.5%,对菌株Z-5-4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Z-5-4为产吲哚金黄色杆菌。  相似文献   
69.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沂  贺灿飞  刘颖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83-1196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产业空间格局重置过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利用2003-2008 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采用Tobit 模型和Heckman 两阶段模型,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的特征。论文发现,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进行空间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产业不断转出,山东及中部地区开始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新的集聚地;造纸等较为轻型产业主要向中部内陆等地区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更主要在沿海地带重新分布。另外,要素禀赋、环境规制以及全球化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影响显著。其中,技术以及劳动力成本是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潜力对污染企业区位影响更为重要;环境规制与污染企业的成立具有倒U型关系;最后,企业的异质性对于污染企业地理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启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政策引导以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