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已发展起来,有关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毁誉参半、争论激烈。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生物液体燃料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①一些学者认为,就温室气体减排来看,尽管效益不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学者认为生物液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更糟。②大规模的能源作物集约种植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污染了地下水,破坏了土壤碳库,降低了土壤肥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研究表示选择合适的能源物种及科学的耕作方式也有可能对水土资源带来积极的影响。③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危害,但恰当的管理方式亦可能带来正效益。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巨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角度与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和数据的精度及可获得性等。明确边界、统一路径,细化指标、规范标准,系统分析、定量评价应是生物液体燃料的环境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临近空间环境及环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从热力学结构、大气成分特征、大气电磁特性等方面介绍了临近空间环境参数,按照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平均密度、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介绍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分类及特点。阐述了临近空间环境试验的方法,并对临近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3.
污染物海洋环境效应阈值推导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在海水水质基准/标准研究和近海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方面还缺乏成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而污染物海洋环境效应阈值(PNEC)是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是研究与制定相关环境标准/基准或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重点综述了当前各种PNEC的推导方法,对各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计算公式和毒性数据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归纳了各方法的联系、区别和优缺点。针对当前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海洋环境风险评价需求,尝试性的提出了PNEC推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不良环境效应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是我国一项较大的流域开发系统工程,20世纪60年代国家规划在乌江干流建立11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达834万kW。目前普定,东风和乌江渡水电站已建成,其余的正在建设或筹建中。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在促进该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水良环境效应。结合乌江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五个方面分析流域梯级开发将产生的不良环境效应,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5.
多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社会性指数评价法,对我国多晶硅光伏组件生产阶段的环境影响、经济性和社会性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多晶硅生产、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电池组装3个阶段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多晶硅生产阶段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在50%以上.经济成本分析显示,原料和劳动力的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多晶硅电池片生产阶段的成本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的5个阶段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社会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光伏组件生产中,劳动岗位增加的贡献指数值为0.72,劳动力就业贡献较大,而生产能力提高的贡献指数值仅为0.18,显示生产能力提高的贡献较小.研究显示,为提高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可持续性,在生产过程中需寻找清洁能源、寻找环保替代材料以降低环境影响;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着力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市场良性竞争提高多晶硅光伏行业的社会贡献.   相似文献   
66.
南京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和Cd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25,自引:13,他引:112  
将南京城市建成区分为矿冶区、开发区、商业区、城市广场、风景区、老居民区等6大功能区,选择采集土壤样本56个,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选择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活性形态含量.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土壤中Pb、Cu、Zn和Cd的总量分别为:117.1±103.7mg·kg-1,39.86±39.9mg·kg-1,273.3±131.6mg·kg-1和1.13±0.7mg·kg-1.矿冶区、老居民区、商业区、新开发区、城市广场和风景区的内梅罗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5.4、4.9、3.4、1.6、2.4和2.3.矿冶区以Pb、Cd的强度积累为特征,但活性形态的比重较小.而城市中心的居民区和商业区Zn的积累最显著,并且所测定的重金属的醋酸盐浸提态含量明显较高.除了风景区和城市市民广场外,城市中心区的重金属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表聚性.城市活动区土壤Pb、Cd的强烈积累可能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67.
西安市燃煤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对西安市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含铅量,采暖期燃煤锅炉的原煤和炉渣的含铅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降尘的含铅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 燃烧1 t含铅量为30 g左右的煤,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 g左右.燃煤中铅的排放率为66%左右.西安市及邻区每年工农业和民用燃煤1000万t左右,主要为渭北石炭-二叠系煤,含铅量为30 g/t左右,其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200t左右.  相似文献   
68.
江汉湖区的开发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汉湖区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东南部,是中国湖泊密集度最大的淡水湖群区,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江汉平原湖区的开发及其环境2。江汉湖区全面开发始于南宋,至明清进入第一高潮,从那时起,人类驿湖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砍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加重,河湖中的泥沙含量增加;(2)围湖垦殖,导致湖泊萎缩,降低了其对洪水的调蓄能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修筑提  相似文献   
69.
对自制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DXSL-I实际应用和环境生物效应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XSL-I对高浓度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当油份浓度大于2000×10-6g/L时,只需要处理10h,处理效率就能达到60%以上,可用于高浓度油污水的快速预处理。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孔雀鱼的LD50约为416×10-6g/L,泥鳅的LD50约为870×10-6g/L,因而可以推定其具有相对较高的环境安全性;而且经过DXSL-I常规浓度处理的养殖用水对某些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具有改善促进作用。表明,DXSL-I在水处理中具有较理想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无锡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20世纪90年代,城市用地扩展是我国区域土地利用演化的主导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地表景观格局的变化又是引起地表各种地理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图斑,分析了20年代90年代无锡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的转移.林地向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以及草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基本农田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的趋势。土地利用快速变化也导致明显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恶化和现代“城市病”等方面。因此,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重视能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应成为今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