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结合HSSE体系要素,从专业安全和安全专业的角度,分析施工作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保障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岱海水体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丽  陈俊伊  姜霞  郑朔方  王书航 《环境科学》2020,41(4):1676-1683
通过2018~2019年调查数据及历史相关监测资料,分析了岱海上覆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氮形态、磷形态的时空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岱海上覆水总氮和总磷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总氮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湖泊.岱海上覆水总氮浓度在3.29~4.99 mg·L-1之间,平均值为(3.93±0.33) mg·L-1;总磷浓度在0.063~0.163 mg·L-1之间,平均值为(0.111±0.023) mg·L-1.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在春季、夏季呈现湖心深水区明显高于周边,秋季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而在冬季则呈现南部浅水区高于北部区域的趋势.上覆水中氮和磷营养盐均以溶解态为主,溶解态总氮和溶解态总磷占总氮和总磷的比例高达86.62%和77.84%,且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导、溶解态磷则以有机磷为主要形态.研究中发现,湖水浓缩和内源营养盐释放是造成水体高总氮和总磷的主要原因,建议结合工程措施进行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以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3.
以河南省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多孔介质,在水温40℃条件下,分别以Br-、NH4+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实验并采用CXTFIT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研究其运移机制。首先通过Br-的穿透实验确定了土柱的运移参数,然后讨论了NH4+的运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土柱的弥散度为0.492 cm,较高的弥散度值与40℃的水温及填充土柱在一定程度上的非均质性有关。实测的NH4+的穿透曲线能和双点位吸附溶质运移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地吻合。岩土对氨氮的阻滞系数较大为72.5,并且溶质的吸附存在速率限制步骤,这主要是因为低的达西流速及岩样中含有阳离子交换量极高的蒙脱石粘土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64.
本文基于GMS平台,在综合分析重庆某山区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钻孔资料等数据基础上构建了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砂泥岩倾斜互层的沉积顺序和不同岩性的空间分布情况与该区已有资料相一致;模型剖面与实际地质剖面面积之比约为1.15,主要岩性面积百分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15%以内。运用该模型概化为三维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得出研究区地下水流场空间分布,体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面的运用价值。该模型的构建为山区区域地质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该地区开展地下水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以生物铁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为对象,在不同碳源及兼氧/厌氧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活性污泥的Fe(Ⅲ)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性污泥Fe(Ⅲ)还原能力相差较大,生物铁泥的Fe(Ⅲ)还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在兼性厌氧与严格厌氧条件下,分别是普通活性污泥的1.87倍和1.76倍;碳源对生物铁泥的Fe(Ⅲ)还原影响较小,而对普通活性污泥的Fe(Ⅲ)还原过程呈现出较明显的负影响;在实验控制的兼氧/厌氧条件下,2种活性污泥厌氧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均大于兼氧条件。为活性污泥Fe(Ⅲ)还原过程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贝壳状革耳菌高产漆酶条件及其对染料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高产漆酶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0 g/L,酒石酸铵0.5 g/L,pH 3.0,转速120 r/min;脱色效果最佳的培养条件是:葡萄糖10 g/L,酒石酸铵0.5 g/L,pH3.0,温度30℃.由此可知漆酶在染料脱色中起重要作用;实验也表明: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氮源量的增加,菌体生物量逐渐增加,但体系中高碳氮比对菌体对染料的脱色是不利的;菌体生物量与对染料的脱色作用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200(PEG-200)活化下,Cu^2+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亚甲基蓝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方法。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pH为11.68的氨水溶液、2.00mLH2O2溶液(质量分数15%)、1.00mL亚甲基蓝溶液(质量浓度0.20mg/mL)、3.00mL PEG~200溶液,76℃恒温反应5min后冷却,测定吸光度,根据加Cu^2+溶液和不加Cu^2+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与Cu^2+质量浓度绘制了工作曲线,并由试样的吸光度差值确定痕量Cu^+含量。该法的测定波长为664nm,检出限为5.4×10^-6 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58%,回收率为97.5%~104.5%。  相似文献   
68.
赵丽 《劳动保护》2008,(11):81-81
本刊讯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矿将井下安全管理的弱点、难点与各级管理人员下井的具体职责挂钩,全面推行安全隐患治理“两条线”管理法。  相似文献   
69.
根据邻菲啰啉活化痕量铜(Ⅱ)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讨论了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化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25mL溶液中,72℃恒温反应15min,加铜(Ⅱ)和不加铜(Ⅱ)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间的关系在铜(Ⅱ)质量浓度为2.40×10^-3~5.12×10^-2mg/L时呈线性关系,符合比尔定律;该新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78nm,铜(Ⅱ)检出限为2.40×10^-3mg/L,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铜(Ⅱ)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14%,加标回收率为96.0%~105.0%,对比《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T7474—1987)相对误差低于6.00%。  相似文献   
70.
以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样本,将其在实验室以电化学氧化为主要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发光细菌、斑马鱼胚胎和斑马鱼仔鱼为受试生物,以发光抑制率及生物体死亡为观察指标,研究不同处理过程出水对3种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以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征。通过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法、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法、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法、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法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法等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对不同处理过程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出水对发光菌、斑马鱼幼鱼和胚胎的TU分别为0.63、9.82和8.55,与原水相比分别削减了81.52%、88.41%和89.65%。Av Tx、Tx Pr和MST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的出水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即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下不能完全阻止有毒废水的排放。此外在考虑废水排放量的基础上,PEEP评价法虽然表明出水无毒,但排放时需注意单项指标毒性。与成组生物试验相结合的PEEP评价方法可以反映垃圾渗滤液的综合生物毒性及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