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交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2.
在复合生态系统中,水作为一种物质流,是联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的纽带.本文以天津城市生态系统为例,参考灵敏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水系统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模拟系统行为,以探讨缓解天津用水矛盾,促进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64.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65.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城市水资源水环境随机前沿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客观的评价城市水资源利用差异、明晰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宜的用水供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全国283个城市15年的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市辖区年末总人口、市辖区供水总量、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污水排放总量.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计算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压力,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平均值为0.464,低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67个,占评估城市的59.01%.城市水环境压力具有普遍性,平均水环境压力为0.347,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06个,占评估城市的37.46%.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因地制宜的开展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相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小水环境压力的举措,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中含硫副产物的产生规律,建立了上流式硫自养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考察HRT(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中NO3--N去除的影响,运用零级和1/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NO3--N还原过程进行拟合,通过测定与理论计算分析含硫副产物的产生趋势及规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当进水NO3--N浓度为(30.45±0.38)mg/L,HRT为4和1 h时,NO3--N去除率达到98%以上.硫自养反硝化过程符合1/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1/2K1/2V(1/2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5.69 mg1/2/(L1/2·h).②出水SO42-的产生量接近理论值,S2-在反应器中部出现微量的积累,在出水口处浓度进一步降低(< 0.5 mg/L).③HRT的缩短改变了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规律;Proteobacteria成为了最主要的优势菌群,各阶段所占比例均大于59%,Sulfurimonas为最常见的反硝化菌,在HRT为1 h时,反应器中部其丰度达到36%,成为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Desulfurella为SRB(硫酸盐还原菌),其丰度的增加与反应器内部S2-的积累一致.研究显示,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SO42-与理论值接近,S2-产生量沿反应器高度方向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情况与反应器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67.
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探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精确估算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水利工程与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本文阐述r水库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总结了水库温室气体的3个排放途径:水库自然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从水库特征、气候、水体pH值、水库中植被状况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选用FeSO4和PAC(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对浆染废水进行烧杯混凝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实际工程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eS04和PAC对浆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74.2%、68.1%和92.4%、87.8%。实际运行结果也显示,FeSO4和PAC均可作为浆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絮凝剂,其中FeSO4的混凝效果优于PAC,处理后出水pH和COD值满足厌氧酸化池微生物生长需要和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CO_2输送管道全截面破裂后介质射流形貌和扩散危险区域,在260 m工业规模试验管道上开展了气相、超临界相及密相CO_2在全截面破裂工况的泄放试验,视频记录了CO_2射流形貌,测量了轴线上距离泄放口不同位置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分析了轴线方向CO_2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CO_2扩散危险区域。研究表明,气相CO_2泄放时射流呈现圆柱形,密相、超临界相呈现扇形。密相泄放时扩散危险区域稍高于超临界相泄放,显著高于气相泄放。  相似文献   
70.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对应分析法,根据2014年野外调查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各子区主要污染物质,并探究其污染源与污染途径.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内流区、无定河下游等地区,由于集中的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导致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并随地下水流动,出现较严重的NO3-污染;西北部平原区及大理河、窟野河等河流中下游,Cl-、Na+、TDS、SO42-含量较高,除潜水蒸发浓缩作用外,上游含较多Cl-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入渗,随水流流动,造成Cl-、TDS升高.高硬度水在区内广泛分布,生活污水、固体垃圾渗滤液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入渗后使得地下水中的CO2平衡压力升高,或工业酸性废水的酸性溶滤作用促进含Ca2+、Mg2+矿物的溶解,使地下水总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