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亚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显著,其中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增加,而生产用地面积减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及林地生态用地的转化。计算得到亚喀斯特区域5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40 2、0.539 7、0.552 3、0.558 1和0.561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维持稳定,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致使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等的转化,但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要大于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3.
客土喷播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中国的一项新型绿化技术。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矿山、市政、景区等边坡绿化的生态防护工程中。结合实例介绍该项技术在秦皇岛地区的应用,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作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4.
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内涵,在SD方法的支持下建立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河南省统计资料,选取5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式下,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5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发展缺陷。此外,根据河南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性,将全省18个行政市划分为5种耦合类型,表明只有分阶段和分地域推进城市化,才能实现河南省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5.
西南地区水库生态环境特征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富集区,随着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城镇化建设和水利水电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西南地区水库的数量将不断被刷新,水库数量快速增长与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突出矛盾。西南地区水库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1)具人工建造属性,水环境与生态系统演化起点不同于天然湖泊;2)水位逆周期人为调控,消落带生态功能退化;3)亚深水型,水体季节性分层控制了湖泊的关键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4)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蓄积量大,潜在二次污染风险大;5)物质循环的累积效应对水库及下游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具重要影响;6)水体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叠加、复合;7)物质循环和生物过程受多界面作用控制。当前对西南地区亚深水型水库生态环境的研究远落后于东部浅水湖泊,亟待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规律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建立与之适宜的水环境演变理论和治理技术体系,为该类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6.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它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RS/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国际和国内各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制定评价标准,对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属"优"的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73.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县市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的26.3%。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较差。伊犁河谷各县市的耕地面积覆盖率、建设用地覆盖率和草地面积覆盖率是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一致,结论符合实际状况,且有计算简便快捷等优点,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7.
通过采取治、退、拆、清、修、整、建、养、植等生态修复综合措施、建立古黄河生态保护圈,加强古黄河泗阳段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进一步净化水体环境,增加古黄河泗阳段蓄水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使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改善古黄河地区的空气环境,实现古黄河泗阳地区的蓝天碧水。  相似文献   
78.
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因素的灰色系统。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四川开展生态省建设前后3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但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9.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立法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需要立法推动,因此,有必要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条例》或者《京津冀区域国土保护与整治条例》及配套的办法。在基本原则方面,可建立一体化保护、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功能与用途管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等原则。在监管体制方面,可由国务院成立实体性的区域协同发展委员会。 在制度机制方面,可采取统一的环境规划、环境标准、总量控制、环评、监测与预警应急、生态补偿等措施。在法治架构方面,要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市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执法监管等体系。该立法的制定要符合以下标准:定位要精准,立法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措施的层次要分明;制度可实施,协同的措施要实际;原则要坚持,采取的手段可灵活;权利要公平,赋予的义务要均衡;实施可监督,失职的责任能追究。  相似文献   
80.
喀斯特山区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带,其生态功能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罗甸县为研究区,选取水土流失、石漠化、生境以及气象要素四个评价指标,利用栅格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提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和分析了罗甸县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罗甸县生态环境敏感评价以中度以下敏感为主,中度以下敏感区域占县域总面积的98.12%,高度以上敏感区域极少。地质背景、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是导致罗甸县生态环境敏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