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WRF-Chem模拟的玉溪市大气环境容量精细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高原的清洁大气环境及其潜在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气环境问题.本文选择云南高原重要工业城市—玉溪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中尺度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开展玉溪市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估算.同时,以2015年冬、春、夏、秋季主要大气污染物模拟为基础,采用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约束目标的WRF-Chem模拟迭代大气环境容量算法,设置3 km的精细分辨率,计算得到2015年玉溪市一次PM_(10)、一次PM_(2.5)、SO_2、NO_x和CO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284×10~4、0.854×10~4、1.917×10~4、1.796×10~4和51.556×10~4t·a~(-1).最后,研究了整个玉溪市区域和城区大气环境容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各污染物冬季大气环境容量最小,除PM_(2.5)外的污染物均在春季大气环境容量最大.玉溪市城区剩余容量占全市的比例均在40%左右,反映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大气环境的城乡差异及可能的环境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72.
选取洱海不同季节全湖47个沉积物表层样品,探讨水提取态有机氮(WEON)与不同来源(上覆水、间隙水、入湖河流和湿沉降)溶解性有机氮(DON)组分特征差异,并分析其对沉积物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沉积物WEON含量季节性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分布规律呈北部南部中部.(2)洱海沉积物WEON腐殖化程度较高,腐殖质主要以富里酸为主,主要含有紫外区类腐殖质荧光峰A和高激发类色氨酸荧光峰B,受陆源输入和湖内生物共同影响.(3)洱海沉积物及其他来源DON均含有2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C1为内源性可见紫外区腐殖质峰是生物降解形成的荧光峰;组分C2为类色氨酸峰;湿沉降样品类蛋白峰峰强最大,生物可利用性较高;入湖河流DON生物可利用性最低.(4)洱海上覆水DON荧光C1和C2组分和沉积物WEON含量为显著相关(r=-0.79,P0.01;r=-0.944,P0.01),上覆水DON的荧光组分特征能够很好指示沉积物WEON含量特征.研究洱海不同样品DON结构组分特征,揭示洱海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为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近地面大气污染模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以往把整个混合层作为大气扩散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了近地面大气污染带概念,建立了大气污染模拟模型。又考虑到目前大气污染模型仅注重研究铅直面上的二维扩散变化,而较少研究平面二维扩散问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近地面大气污染带的平面二维数值模型。通过应用证实,该大气污染模拟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近地面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预测和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
昭通市周边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昭通市主城区扬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2019年5月在昭通市昭阳区采集了道路尘和周边土壤尘样品,使用颗粒物再悬浮系统将尘样悬浮并采集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并利用ICP-MS和ICP-OES检测了PM2.5中Ca、 Al、 Fe、 Mg、 Ti、 V、 Cr、 Mn、 Co、 Ni、 Cu、 Zn、 As、 Cd和Pb等15种金属元素.对其中10种重金属的研究表明,Mn在土壤尘中含量最高,其次为Cr、 Ni、 Zn、 Cu、 Co、 Pb、 V、 As和Cd; Zn在道路尘中含量最高,其次为Mn、 Cu、 Cr、 Pb、 Ni、 As、 Co、 V和Cd,且道路尘中Cu、 Zn和Pb的含量高于土壤尘,表现为中度富集.两种扬尘的Cd均表现为高度富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种扬尘中重金属均受燃煤源的影响,但土壤尘和道路尘中重金属还分别受到农业活动源和交通源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来源差异.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土壤尘中Cr、 Co、 Ni、 As和Cd的终身致癌风险均高于道路尘.两种扬尘中重金属的儿童非致癌风...  相似文献   
75.
改性稻壳生物炭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效果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月月  单锐  袁浩然 《环境科学》2019,40(6):2783-2792
本文以废弃稻壳为原料,通过不同改性方法将其制成生物炭吸附剂,并用于水体中甲基橙(MO)的吸附.通过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分析(SEM)、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分析了改性剂种类、浸渍比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对MO吸附量的影响,发现热解温度为400℃,以ZnCl_2为改性剂,浸渍比为2∶1时制备的生物炭Z2RT400对MO的去除效果最好.以Z2RT400为吸附剂,探究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污染物浓度、溶液pH等对甲基橙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吸附时间为420 min,吸附反应的最佳pH为4,当吸附剂用量为10 mg,初始甲基橙浓度为2 000 mg·L~(-1)时,Z2RT400对MO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 967. 72 mg·g~(-1);当吸附剂添加量为80 mg时,去除率最高可达99. 52%.此外,对吸附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吸附等温线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因此,废弃稻壳为原料改性制备的生物炭可作为高效的有机染料吸附剂,并应用于水体中污染物的治理.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15~2021年云南省5个边境城市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数据,探究其污染特征、时空变化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物年际浓度变化起伏较大,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2.6±8.2),(25.4±4.2)µg/m3,均低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PM、NO2和O3-8h月均浓度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3月份浓度最高。5个城市PM和NO2浓度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O3-8h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CO冬季污染程度最小,SO2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根据Sen-MK的逐日浓度趋势分析,污染物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PM10下降速率最高达11×10-3µg/(m3×d),而O3-8h呈现上升趋势。变异系数(COD)表明,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SO2的COD均大于0.2,春季O3-8h空间分布更加均匀。Person相关分析表明,PM与NO2、CO、O3-8h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西双版纳(BN)PM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较其他城市强。  相似文献   
77.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再生水在粉土层下渗过程中NO3--N、NO2--N、NH4+-N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23.2~25.9℃时,土柱内发生反硝化反应,NO3--N的去除率为9.74%~39.16%,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衰减系数为0.0968~0.5531m-1;实验温度低于19℃时,土柱内反硝化反应消失,说明低温是制约再生水在土柱内发生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从养殖场废水中筛选出1株1,4-雄烯二酮(ADD)高效降解菌株ADD3,经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菌株ADD3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鉴定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菌株ADD3通过共代谢方式转化ADD,在MH肉汤培养基中降解500 μg·L-1 ADD的半衰期为3.6 h;葡萄糖、乙酸钠、蔗糖和淀粉对菌株ADD3降解ADD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浓度为1000 mg·L-1;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7和40℃.实验中共鉴定出5种产物,降解机理主要包括加氢还原、脱氢氧化和羟基化,TP1(雄烯二酮)为主要产物.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微生物转化ADD的机理、优化去除ADD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构造相关工程菌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9.
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5年8月1日至7日,对大气中细颗粒连续监测,有8万多个颗粒具有测径和电离信息,SPAMS所捕获的颗粒数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达到0.78,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能够反映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捕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具有代表性的8类:元素碳(EC)、混合碳(ECOC)、有机碳(OC)、高分子有机碳(HOC)、富钾(K-rich)、矿物质(KWZ)、左旋葡聚糖(LEV)和重金属(Metal)颗粒,不同类型颗粒粒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颗粒类型以ECOC和OC颗粒为主,约占到电离颗粒数的50%以上.ECOC和OC颗粒数百分比在1:00 am至12:00 am左右,先上升后下降;EC颗粒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所占比例白天高于夜间;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的增加和低风速是造成PM_(2.5)浓度上升阶段的主要原因;源解析结果表明,拓东体育馆周围大气污染源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贡献率为28.5%;其次为燃煤源,贡献率为23.8%.  相似文献   
80.
针对传统接触式瞬时速度测量方法的局限性,采用非接触测量技术粒子图像测速仪(PIV)获得了突扩巷道流场纵向截面风流分布特征。实验表明:瞬态风流分布“瞬息万变”,而时均流场中,突扩前平直巷道时均速度流线基本呈平滑直线,突扩后上下隅角有大涡存在,但呈现不对称分布,并且涡流区内风流方向极不稳定,且风速值相对于主流风速很低,约在-0.6~0.6 m/s之间波动,表明在煤矿井下测风时可以有条件地忽略涡流区;受突扩大涡湍流脉动影响,风流在距离突扩界面150 mm处开始呈现上扬趋势,突扩断面纵对称轴上风速分布峰值拐点发生了震荡性偏移;当下隅角回流区结束后,风速分布峰值拐点渐渐下移并逐渐呈现对称趋势,回流区内断面风速整体呈现出“Ω”型分布形式。为井下更为复杂的风流湍流流动研究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