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的危害。研究表明,电厂冷却系统内流速≥2.0m/s,滤网孔径8mm时,对体长7-17mm和20-34mm仔虾的致死率分别为28.3%-55.3%和28.6%-66.9%;对体长20-40mm梭幼鱼的致死率为63.4%-78.8%。卷载致死率与生物的密度、体长及形态特征有关。模拟实验结果为:0.9-1.05m/s的流  相似文献   
72.
73.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了热冲击及其与盐度、铜、氨联合对对虾仔虾和光滑河兰蛤的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TL_(50))和最高临界温度(CTM)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的降低,仔虾的耐高温能力明显降低,而兰蛤对盐度变化反应不明显;高温明显提高铜、氨对仔虾的毒性。也提高铜对兰蛤的毒性,但降低氨对兰蛤的毒性影响。仔虾对高温、低盐、铜离子及非离子氨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74.
2006年夏季(7月)、冬季(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9月)用浅海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沿岸海域进行了鱼卵和仔稚鱼生态调查.结果显示,4个季度月共采集鱼卵和仔稚鱼19种,分别隶属4目6科11属,优势种为石首鱼科.夏季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  相似文献   
75.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转录水平分析,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对照是其前提条件.随着氨氮胁迫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深入研究,需要准确评价氨氮对蛤仔肝胰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然而,不同浓度氨氮条件下的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组织的内参基因的筛选尚未报道.本研究以2种不同氨氮浓度暴露菲律宾蛤仔14 d的肝胰腺组织cDNA为qRT-PCR的模板,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评估β-肌动蛋白(Actin)、延伸因子1-α(EF-1α)、β-微管蛋白(Tubu)、18S核糖体RNA(18S)、泛素(Ubi)和亲环蛋白A(CyPA)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肝胰腺组织中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Actin>18S>CyPA>Ubi>Tubu>EF-1α,即Actin为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氨氮胁迫下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6.
外来入侵植物簕仔树若干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簕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在广东为外来入侵种,对其种子形态及生理、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测定,并与原产地(南美洲)和3种本地(中国广东)植物的相关指标对比,以了解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种子长4.29mm,宽3.30mm,大小、含水量(6.23%~8.23%)与原产地的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00、8131.06和2487.04μg·g-1(以干质量计)。活种子比例98.89%~100.00%,萌发率仅32.80%;相对电导率5.35%~11.66%。叶片绿色度29.39,但叶绿素b含量高;对比本地植物,在低光照高湿度下,簕仔树净光合速率(以CO2计)1.339μmol·m-2·s-1低,呼吸速率(以CO2计)1.828μmol·m-2·s-1高,在测定时间内未检测出其蒸腾速率;生理生态指标的表现与阳性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类似,而明显与耐荫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幼苗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不同。利用其阳性植物特征,可进行遮蔽以减轻潜在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7.
壬基酚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外套膜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96 h LC50值为0.26 mg/L。同时研究了波纹巴非蛤外套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10和25 g/L)3个浓度NP曝毒以及清水释放下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胁迫1 d时波纹巴非蛤外套膜SOD活性只有低浓度组被轻度抑制,随后总体呈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在整个胁迫期间只有15 d的低、中浓度组被抑制,其他时间总体呈被诱导状态;GSH含量在胁迫1 d和7 d基本上均低于对照组,而15 d时3个浓度组GSH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清水释放后,低浓度组SOD活性、POD活性和GSH含量均恢复正常;中、高浓度组只有GSH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本研究表明NP对波纹巴非蛤外套膜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且随着NP浓度升高其受损程度增大,高浓度NP胁迫后外套膜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释放实验结束后未能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78.
将水温分别由7.50℃、4.25℃和1.95℃骤降至冰点并保持24 h,期间测量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闭壳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根据生态免疫学理论,将每个酶活性分解为3个分量,即特定水温下酶活性基准值;水温骤降过程中温差引起应激响应的酶活性波动和低温环境引起冷应激响应的酶活性波动,根据3个响应特征分别给予合适的数学表达形式。再用3分量数学表达式之和作为整个响应的表达式来拟合各种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5种酶活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水温骤降过程中温差引起应激响应的酶活性波动早于低温环境引起冷应激响应的酶活性波动,并且波动的峰值也是前者高于后者。另外该方法可以弥补柱状图不能够表述完整过程的弱点。  相似文献   
79.
镉和铅对菲律宾蛤仔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亚致死浓度的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 pinarum)为目标生物,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0948、0.237和0.474mg·L-1)和Pb2+(0.276、0.690和1.380mg·L-1)对菲律宾蛤仔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鳃和消化腺中的抗氧化酶及MDA的变化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在胁迫初期,各浓度处理组菲律宾蛤仔鳃和消化腺组织SOD和CAT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都显著升高(P<0.01),呈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浓度Cd2+(0.474mg·L-1)和Pb2+(1.380mg·L-1)处理组中SOD、CAT活性快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低浓度处理组中的抗氧化活性虽然也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总体下降幅度不如高浓度组明显,并且所历暴露时间较长。各浓度处理组中MDA含量变化一致,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通过相关性分析,菲律宾蛤仔消化腺组织中的SOD活性与Cd2+浓度的相关性大于鳃组织,与Pb2+浓度的相关性则小于鳃组织;消化腺组织中的CAT活性与Cd2+、Pb2+浓度呈抛物线型相关,与鳃组织CAT活性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说明消化腺组织中SOD活性对Cd2+的敏感性大于鳃组织,消化腺组织中CAT活性对Cd2+、Pb2+的敏感性大于鳃组织。因此,菲律宾蛤仔消化腺中SOD、CAT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反应敏感,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消化腺组织中SOD和CAT活性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可以作为指示早期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具有不同镉(Cd)富集能力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在相同镉胁迫环境下的抗氧化能力反应的差异,将2种贝类于0.05mg·L-1Cd环境中暴露10 d,分别于第0天、2天、4天、6天、8天、10天分别取样检测内脏团中SOD、CAT、GPx、GST酶活性和GSH含量,同时分析内脏团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Cd胁迫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SOD和CAT酶活反应相似,均呈先被诱导后被抑制的规律,且2种贝类的SOD和CAT活性差异较小。2种贝类内脏团中GSH含量、GST和GPx活性变化差异较大: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GST和GPx活性均在第2天和第4天时处于显著诱导状态(p0.05),从第6天时处于抑制状态,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GSH含量、GST和GPx活性在Cd暴露期间无显著变化,且2种贝类间比较,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和GST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始终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p0.05),GPx活性从第4天开始高于菲律宾蛤仔;对于无镉污染的对照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SOD、CAT和GPx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其中前者GSH含量约为后者的22倍。研究同时表明在相同镉环境下扇贝内脏团对Cd的富集浓度和富集速率均远高于菲律宾蛤仔。本研究明确了2种贝类在相同镉环境下的抗氧化反应的差异,推断出扇贝内脏团中高含量的GSH以及较高的GST和GPx活性可能在扇贝高富集、高耐受Cd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