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81.
针对佛山市无铬钝化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依据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方法,在对佛山市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路径即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佛山市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路线图,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了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该技术路线图对促进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建立,以及保护地区环境和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2.
庐山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水量平衡及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庐山地区三个不同研究点(庐山西北面莲花镇,山顶牯岭镇和东南面海会镇)采集的102个次降水样品同位素资料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庐山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氘盈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大气水汽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庐山地区夏半年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值δ18O平均值(-6.1‰)小于冬半年(-4.8‰);氢氧同位素特征和氘盈余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平均氘盈余值(10.6‰)大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评估值(10.0‰);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δD=7.45δ18O+8.36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δD=8δ18O+10相比,其斜率和截距均偏小。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同位素特征发现,庐山地区大气水汽夏半年主要来源于低纬度南海和印度洋,冬半年来自于干燥的华北和西北内陆;局地水汽影响和地理位置差异导致了降雨同位素特征的空间差异性。本研究可为今后展开庐山地区水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王超  贾庆林  贾海燕  李超  尹炜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792-4801
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测定污染物降解系数,分析了光照、流速和温度对渠道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避光和光照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26和0.022d-1,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氮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06和0.012d-1,差异极显著(P<0.01).各流速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降解系数分别为0.027d-1(0.2m/s)、0.029d-1(0.3m/s)、0.029d-1(0.4m/s),氨氮降解系数分别为0.014d-1(0.2m/s)、0.017d-1(0.3m/s)、0.018d-1(0.4m/s),不同流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0m/s实验组(P<0.05).各温度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降解系数分别为0.014d-1(10℃)、0.018d-1(15℃)、0.022d-1(20℃)、0.029d-1(25℃)和0.031d-1(30℃),25~30℃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温度梯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氨氮降解系数分别为0.002d-1(10℃)、0.003d-1(15℃)、0.010d-1(20℃)、0.012d-1(25℃)和0.020d-1(30℃),10~15℃、15~20℃和20~25℃差异不显著,其他温度梯度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温度校正系数θ值分别为1.047和1.079.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米俊  张琪  王迪  李超 《灾害学》2024,(2):163-171
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应急与安全生产多重应用场景,助推应急能力朝向智能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选取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以2013—2023年数字赋能应急管理主题的1 208篇国内外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看,国内外文献年度发文量从2018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或为主要发文机构;从研究热点看,国内文献聚焦在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大数据、物联网四大主题,而国外文献更加关注应急疏散、车载自组织网络、应急响应、物联网、应急管理、深度学习主题;从演进趋势看,国内文献研究从智慧城市、应急情报逐步转向应急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成为长期研究热点,国外文献研究从应急车辆配置算法转化为应急领域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应急信息得到持续关注。研究为丰富应急管理数字化研究内容、构筑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土壤微生物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可综合反映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对水稻(Oryza sativa L.)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双季稻种植模式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对照,RTO)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7年和2018年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壤耕作处理对双季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2个年份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17.2-822.4、276.9-616.8 mg·kg~(-1)和286.8-792.0、281.1-617.8 mg·kg~(-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8.6-64.5、33.1-50.6 mg·kg~(-1)和37.8-64.6、33.2-50.6 mg·kg~(-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CT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NT处理(P0.05)。秸秆还田处理(CT、RT和NT)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CT和RT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总的来说,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南方双季稻区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土壤翻耕、旋耕和秸秆还田模式对于增加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熵和水稻产量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6.
建立了针对硼铁合金烟尘治理的工况小型试验的静电实验装置,根据硼铁烟尘颗粒细,比电阻偏高,在高温下呈半流体状态的特性,如果采用常规除尘方法是难以治理的,而通过采用静电收尘新技术,对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硼铁合金烟尘进行静电治理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收尘效果,对于大型静电除尘器在硼铁合金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试验研究和可靠的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87.
2种不同模块化填料组合的多级土壤渗滤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才捷  朱擎  吴为中  李超  高航 《环境科学》2009,30(6):1860-1866
以滇池入湖河流污水为对象,研究了2种不同模块化填料组合的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各系统都具有较好的COD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在50%以上.沸石陶结系统无论曝气与否,均具有高NH+4-N去除能力,出水浓度<1 mg/L.陶粒红壤MSL系统在8∶1的气水比下,具有良好的氨氮去除能力,平均去除率为84%;在非曝气条件下氨氮去除能力相对低一些,在40%以下.非曝气沸石陶结系统TN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在68%以上,最高达到98%.其他3个系统在不同工况下TN去除效果差别较大.4个系统TP平均去除率在30%~90%之间,不同工况下去除效果不同.高污染负荷下,沸石陶结系统(M1、M2)的磷去除能力较强,稳定状态下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通过分析系统沿程氮转化效率,探讨了各系统的氮去除机制.  相似文献   
88.
以Al2O3负载Cu2O为催化剂,研究芴酮废水在臭氧条件下的氧化降解反应,为芴酮废水的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Al2O3负载Cu2O的催化剂加速了臭氧氧化反应,使芴酮废水的氧化降解加快。影响芴酮废水氧化降解的主要因素有臭氧流量、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器的高度等。加大臭氧流量及增加催化剂用量,均有利于芴酮废水的降解。处理3 L芴酮废水时适宜的反应条件:臭氧流量为25 mg/h,催化剂用量为20 g,反应器的高度H为1 600 mm,废水初始pH为11。在该条件下1.75 h,废水的脱色率为91.2%,COD去除率为90.5%。  相似文献   
8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石化企业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消防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0.
目前,国内200 MW机组SCR脱硝改造尚无样板工程及改造先例。200 MW机组由于其独特地设计,同300 MW以上等级机组相比,脱硝改造的技术方式与改造内容均有较大的差异。文章从国内200 MW机组脱硝改造实际情况出发,从设计参数选取、还原剂选择、SCR反应器布置方式、低氮燃烧器改造、空预器改造及引风机改造、厂用变压器系统改造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可行建议,为同等级机组脱硝改造工作提供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