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46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海上石油平台"跑、冒、滴、漏"现象,采用光学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无人值守连续监视,并且配合有效的溢油识别算法开展海面溢油监测识别。本文针对海面溢油监视应用环境和技术需求,对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与集成,构建了基于PC/104-Plus总线结构、高图像分辨率、15帧/秒的采集速率、低功耗的嵌入式溢油图像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92.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折板絮凝池模型中的复杂流场进行测量,分析了折板絮凝池的缩放单元和转折单元内部流场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机制.絮凝试验表明,90°异波折板与90°同波波折板组合的浊度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7.7%,这对折板絮凝池的成本效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指导,目前遥感影像融合研究相对比较混乱。针对像素级融合统一理论框架的思想,指出了遥感影像融合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将像素级融合统一理论框架逐步向特征级和决策级推广,着重发展了一套遥感影像融合统一理论体系。在统一体系下,面向灾害监测应用,按照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3个层次进行该理论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94.
抑制斑点噪声的SAR与多光谱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主成分变换与IHS变换相结合,避免了会导致SAR信息量损失的滤波过程,实现了一种可降低SAR斑点噪声影响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与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IHS变换融合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分析和客观统计参数两方面进行比较,新方法不仅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增强了结果影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而且有效地抑制了SAR斑点噪声,提高了结果影像的信息量与清晰度。  相似文献   
95.
以安徽省淮北市主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2000年9月14日TM图像和2007年4月8日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CCD数据作为数据源,主城区TM图像大小为239×338,CBERS图像大小为367×519.对两期遥感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和去噪处理,运用IHS变换法和PCA变换法对TM图像和CBERS全色波段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6.
中国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土地市场则是实现城乡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城乡发展的关键纽带。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探究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从土地市场视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结论如下:(1)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价值重塑的过程,旨在消除阻碍城乡发展的因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实现城乡发展要素回报趋同,本质是通过城乡互动互补实现城乡地域功能的整体优化。(2)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作用是利弊双轨的权衡,作用方向取决于土地市场是否是良性市场。城乡二元分配体制与社会融入受阻背景下,扭曲土地市场掣肘城乡融合发展。(3)2005-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稳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略低,土地市场规模、土地市场价格与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113.66%、274.09%与37.07%,59.34%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下滑,二者反差明显,且均具时空分异特征。(4)现阶段,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更多体现为滞碍作用,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存在“低水平陷阱”,突破88.64%的抑制拐点,即可发挥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重塑土地市场发展价值取向,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探索人口—土地挂钩机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农村衰落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以遗产保护为前提的特殊农村地区,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下称“三产”)融合发展,如何量化“三产”融合度,研究尚待深入。基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资源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由产业融合度与劳动力融合度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方法体系及具体核算方法。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十大片区所在的8个乡镇为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分项指数间越均衡则产业融合度越高;各乡镇分项指数和产业融合度的数值皆很小,有巨大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新街镇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融合度领先,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的产业融合与劳动力融合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7),显著水平在10%以下(P=0.069<0.1)。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对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了深入讨论。核心观点如下:(1)乡村振兴需要遵循时空分异规律,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时空传承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建立彰显地域特色和具有可操行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等转型。(2)力求城乡融合和联动,构建城乡复合多中心网络体系,创新采用“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以乡村内生力、城镇辐射力与规划约束力共同驱动乡村振兴。(3)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承载着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产品等多重功能,需要构建农业“全价值链”的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兴旺。(4)在能源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前提下,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依托山区特色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乡村旅游新品牌、构筑山水田园乡村家园;在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应与“东北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有序分类推进;在长三角地区,应在全面认知乡村工业化到乡村城镇化,再到乡村特色化,到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演化特征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西北地区,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乡村“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在京津冀地区,需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核心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效农业体系替代以资源开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传统农区,优化耕地利用转型同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耦合格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混杂性”特征的乡村,需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的资产和资本属性,推进空间有序整合与活化,寻求多主体共同参与和缔造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
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及上海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发展历程、现状及目标,进而对"两网融合"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进行思考。探究了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情况,总结了国家相关部委对"两网融合"的具体行动和要求。针对上海市"两网融合"的现状及进展,提出了对后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0.
信息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多源信息的互补性、综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评价指标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针对天然气采气管线运行环境复杂性带来的采气管线安全检测与评价在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通过采集以及分析天然气采气管线的宏观检测信息、无损检测信息、理化检测信息以及力学性能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的采气管线安全性评价的模型,给出了该评价模型的步骤,并对某在役运行的天然气采气管线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获得满意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管线存在不同程度腐蚀,安全性评价表明该管线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