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系列实验,研究了降黏预处理-Fe/C微电解-絮凝处理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废水的COD,考察H2O2、pH、Fe/C比例、Fe/C加量、Ca(OH)2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此实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H2O2加量0.5%、pH为1、Fe/C比例1∶1、Fe/C加量5g/L、Ca(OH)2加量3g/L、反应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92.
为了开发除磷填料,以红壤为基本材料,并以烧结温度、粉煤灰添加量、外加剂A用量和外加剂B用量作为4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制造了不同配方的红壤烧结填料,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利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磷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烧结可使粉末状红壤成型,同时提高了其除磷能力;对填料理论吸磷量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外加剂B用量、外加剂A用量、粉煤灰用量及烧结温度;通过比较理论吸附量,同时考虑到成本,可以确定正交实验结果中较优填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61%红壤,30%粉煤灰,0%外加剂A,9%外加剂B,烧结温度1150℃,其最大理论的磷吸附量2.274mg/cm^2,单位除磷原料成本约0.047元/g.  相似文献   
93.
赵敏 《绿色视野》2008,(12):40-42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4.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其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u>As>Hg>Pb>Cd>Cr>Zn。  相似文献   
95.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 μmol/L和2 127.0 ~2 420.7μmol/L...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H2S分布规律及次生机理,根据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反应特性,提出了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等方面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油水分离、适当调整系统中的pH值、添加杀菌剂或钡盐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滋生与繁殖,从而达到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不同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下的岩溶泉水化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CTDP300对具有不同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的贵州普定陈旗和灯盏河两个岩溶泉域的降雨量、泉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连续监测,并依据化学平衡热力学原理进行计算,得到连续的水的CO2分压(PCO2)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结果表明这两个泉的这些水化学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暴雨动态变化。然而,两泉水的这些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土壤分布较多和水田分布在排泄区的陈旗泉而言,HCO3-和PCO2较高,而pH和SIc值明显低于土壤分布较少且水田分布于补给区的灯盏河泉,且变幅较小。此外在暴雨后,陈旗泉pH升高、PCO2降低,而灯盏河泉pH降低、PCO2升高。这些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对岩溶水化学调节作用的差异。灯盏河泉Ca2+、SO2-4、Mg2+和EC较高主要是其流域中石膏和白云岩含量较多的缘故。这些发现说明,pH、电导率、HCO3-、Ca2+、SO42-、Mg2+、PCO2和SIc等岩溶水化学参数可以作为不同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8.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利用铬渣烧制彩釉玻化砖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基料中加入20%的铬渣和一定量的熔剂,控制成型压力,烧制各工序的参数及条件,在电炉、倒焰窑、隧道窑和辊底窑中烧样测试。选择不同熔剂的2种配方,烧成的彩釉玻化砖其Cr(VI)浸出量低于5mg/kg,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国际标准GB11947-89要求。对六价铬在烧制中的解毒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利用铬渣烧制炻器制品的试验研究,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本文叙述了这项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铬渣的颗粒度在60±20目,铬渣的掺入量不大于30%,并控制好有关成分和条件,选择一定范围的烧成温度,烧制的10种炻器试样的水溶性六价铬均小于国家标准限值。炻器制品的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因此,这项试验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量综合利用铬渣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