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 μmol/L和2 127.0 ~2 420.7μmol/L...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研究胶黏剂的固化程度及在自然贮存和温度循环中的变化。方法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定胶黏剂中氢原子在固化和老化过程中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反映固化过程中交联结构的发展,以及交联结构在6个月自然贮存和100次高低温循环过程中的变化,阐明胶黏剂的老化机理。结果 光固化胶黏剂的光交联反应在20 min后就进行完全,热固化胶黏剂在60 ℃固化4 h后即达到了较高程度的交联,120 ℃固化对交联程度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对交联结构的完善。经过‒45~75 ℃下100次高低温循环后,胶黏剂的交联结构变化不明显。自然贮存6个月后,胶黏剂不仅发生继续交联,而且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松弛,这些将对其长期使用稳定性带来影响。结论 低场核磁共振对氢原子的运动能力敏感,而且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是研究交联结构变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对胶黏剂的研制、固化工艺优化、固化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浙江沿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人类活动对无居民海岛的影响日益剧烈,掌握它们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现状有利于进行海岛植被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本文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浙江沿海5个无居民海岛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记录到高等植物77科,166属,226种,其中草本151种,木本植物75种。基于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析,将该区域植物群落分为17个类型。(2)17个群落的物种Shannon指数均在1.91?—?2.60,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值在0.80附近浮动,Margalef指数(丰富度指数)在1.86?—?3.80,各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与群落均匀度无明显关系。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主要为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本研究可为我国沿海无居民海岛的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选取Cu-EDTA、Cu-NTA、Cu-柠檬酸和Cu-酒石酸4种典型的铜络合物来探讨UV/氯工艺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降解重金属络合污染物的潜力,并以Cu-EDTA为代表物详细考察了[NaClO]_0/[Cu]_0(物质的量比)、初始溶液pH值和NO~-_3、SO■等共存物质对UV/氯破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V/氯对多种铜络合物具有高效的氧化破络能力,可将Cu浓度从初始的19.2 mg·L~(-1)降至1.0 mg·L~(-1)以下.在[NaClO]_0/[Cu]_0为60、初始溶液pH为3.0~5.0的条件下, UV/氯对Cu-EDTA的破络效果较好,Cu和TOC的去除率分别高于95%和70%,但共存的NO~-_3、SO■、Ca~(2+)和NOM对Cu-EDTA的破络有一定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竞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UV/氯通过HO·和Cl·两者的共同作用实现Cu-EDTA破络,在pH=5.0时的贡献分别为60%和40%.产物鉴定结果证明,Cu-EDTA降解为N—C键逐步断裂的脱羧过程,其中,—N—(CH_2—COOH)_2和—N—CH_2—CH_2—N—基团上的N—C键断开生成Cu-ED3A和Cu-NTA,分别贡献约80%和20%.UV/氯对实际络合铜废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u浓度由初始的20.4 mg·L~(-1)降至约1.0 mg·L~(-1).  相似文献   
106.
以强化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两段式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能力为目的,搭建了前段为砾石填料,后段分别投加部分铁碳填料和硫铁矿填料的两段式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以模拟农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曝气量为0. 2 L/min的条件下,研究填料在去除污染物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3种人工湿地中,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最好的是铁碳人工湿地,中后段处理效果强于其他2种人工湿地,出水TN、TP、NH_4~+-N和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 75,2. 65,1. 90,20. 33 mg/L。硫铁矿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砾石人工湿地差别不大,铁碳人工湿地在中性条件通过微电解除氮时,未产生中间产物NH_4~+-N与NO_2~--N。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和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对水资源实行产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进行水资源产业管理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指南中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探讨2002—2006年上海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对CO2排放的影响和规律,并提供应对策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上海市因居民出行导致的交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截至2006年私家车CO2排放量约相当于出租车、轨道交通和公交车3种公共交通方式之和.公共交通中,出租车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最大,轨道交通的CO2年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最小.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减少,轨道交通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增加,这种排放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总量.CO2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私家车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方案,使汽车尽可能接近其经济车速,改变汽车燃料种类等,其中限制私家车数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9.
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10.
遥感卫星可以高效、大面积地监测海洋绿潮的发生及发展情况,而绿潮的精准识别提取尤为重要,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多波段比值法和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的绿潮信息提取方法,基于高分辨率的Sentinel-2遥感影像,以苏北近岸海域为研究区,以绿潮和非绿潮两类地物为识别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分类,并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融合多波段比值法的MLC和SVM等五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漂浮藻类指数(floating algae index,FAI)能够有效提高绿潮信息提取的准确性,融合这两种指数的RF模型分类结果 Kappa系数为0.98,总体精度为99.92%,高于其他五种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生态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关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